(四)“村企互动双赢”,提高发展竞争力。
镇党委注重加强**镇景区与**新村民俗运营有效对接,实现资源互补共享、发展共赢。一是探索景区与**民俗新村的门票对接、交通路径对接、宣传推广对接、产品服务对接等双向互惠对接政策。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在促进**镇项目快速顺利发展的同时,壮大了民俗旅游主导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依托**镇品牌和资源优势,引进了“**云舍乡村酒店”管理团队,实行顾问式、统一化、高标准的“酒店式”管理,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引领新村民俗户提档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举办了民俗经营服务、手工制作、电工等各类培训班26期,全村有170人经过培训取得中级烹调师证书、9人分别取得锅炉和电工上岗资格证,为提高全村民俗经营水平、扩大就业奠定了基础。三是设立村级资产管理中心,在服务村民获得土地、山场出租收益的同时,将村内预留出的60套二层住宅1万平方米和未利用的土地、山场等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经营,把村民组织起来、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提高土地利用价值、提升资产使用效益、提高农民竞争力。
二、几点体会
回顾**村整体搬迁、新村建设、村民回迁、民俗旅游发展的整个历程,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部门联动、政策集成是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强大助力。**新村从搬迁、建设到回迁,时间紧、任务重、问题复杂,是密云县规模空前的一次山区新农村建设。在市相关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指导下,县直各有关部门和镇村通力配合,从规划、土地、建设、投资、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集成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山区生态搬迁、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等各方面政策,确保了项目各阶段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二是大项目带动、产业优先是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重要支撑。**沟域经济发展中各节点的打造,让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建设内容,感受到了产业发展的大好前景。“党组织引领、大项目带动、产业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发展方式,获得了村民认可。在新民居建设中,政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符合山区农村实际、满足农民民俗发展的建筑和设施,极大地提升了产业发展能力。
三是突出主体、群众拥护是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从农民实际利益出发,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在政策制定、政策讲解、政策运用过程中,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易于理解的语言,妥善处理各类问题,赢得了村民的支持和拥护,使得新农村建设得以快速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认真落实《新村规划》,继续加大社区路网、河道建设、绿化美化等配套工程完善力度。结合农民长远需求,统筹考虑社区医疗、文化活动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新村民俗旅游发展、物业管理、环境保护等相关规章制度和综合服务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村社区。
二是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深入挖掘山、水、林、田、路等产业资源,落实一批以生态修复、基础完善、环境整治、产业培育为主要内容的沟域经济发展项目,带动周边镇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形成“打造一个点,带动一条沟”的产业效应。
三是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牢固树立“一个民俗村就是一个乡村酒店”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乡村酒店式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公共设施标准化、民俗接待规范化、民俗经营组织化以及信息采集网络化建设工作,努力把**新村打造成建设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生态环境优美的“**最美乡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