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三)(8)
摘要: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一场政治战和军事战,也是一场经济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目的之一是攫取经济利益。侵华日军在北京采用公开或隐蔽的手段使北京人民遭受了巨大财产损失,自然资源、社会财富、公私财产被有组织、有计划地大量掠夺,其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可以法币(亦称为国币,下同)百亿元计算。
1938年清华图书馆运抵昆明书刊23000余册。在运抵过程中,暂存重庆北碚的1万余册图书遭日军轰炸,损失惨重,仅余3000余册。日军驻清华大学的日军部队有牟田口、长谷川、寺内升内、多田等部;伪政府的新民会、教育总署、近代科学图书馆以及华北开发公司等都对清华园大学展开了疯狂掠夺和破坏。抗战期间,馆藏图书损失达17.5万余册,计法币2737132元[27]。
日军在北京实行奴化教育。1938年5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图书审查委员会,聘日本特务米谷荣一为检查长,对学校图书进行检验。自1938年6月8日至10月26日对校内所有图书逐一检查,认为可供阅览的中外文书籍为9500余册,特藏书籍为6600余册,被检出有疑问的书籍达150089册、杂志7327册、装订报纸298本。其中被检查出涉及抗日内容的书籍2673册,均被封存、毁坏。附属学校的课本也未能免难,凡不符合“中日共荣亲善”原则,含有中华民族、精忠报国和爱国、自强、奋斗等内容的课文及词语一律被删除或撕毁。
据战后调查,燕京大学损失中文善本书54册、图八轴、28帙、中日文书籍及刊物23774册,西文书籍及刊物8025册,计国币8906658元。中国大学被劫图书19535册。北平民国学院书籍被抢59836册。
(3)其他损失
日人占据北京高校期间,对校园的破坏和践踏十分严重,不光校内图书、仪器、实验室、暖气、煤气、电力设施等遭到破坏,学校拥有的契约、债券等也被侵吞。
1941年12月11日,日军华北司令部命日军少尉犬饲实到燕京大学“取去学校财产如下:中华民国统一公债丙种债券票面23000元、中华民国统一公债丁种债券票面29100元、中华民国统一公债戊种债券票面177400元、上海法租界市政公债票票面2000两、中华民国救国公债票面60000元、银行存款(大陆及花旗两行)378658.26元”。据犬饲实的后任儿玉晨招供,1942年8月,他“受长官冈村司令及安达参谋中将命令”,将这些债券和存款票据“在日本军司令部于安达中将监视之下由本人亲手焚烧无遗”[28]。但到底是烧毁还是另作他用,无从知详。至今,这些校产下落不明。
1943年,北平国立图书馆损失法币1000万元,折合美金330万元。静生生物所损失动物标本30余万件、植物标本22万号,图书十余万卷[29]。
很多著名教育人士的个人财产也被抢夺,如北大校长蒋梦麟在毛家湾5号的住宅被日军没收,一架显微镜及16箱各种书籍和古玩尽被没收[30]。
抗战时期,中国教育机关的损失,很多是不能以财产损失来计算和统计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代表了中国教育的最高水平,其学术积累、珍藏之宝贵都非朝夕之功。例如清华大学关于中国近代史档案的搜集,北京大学关于中国地质的资料,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这些资料没有重新收集的可能。教育机关和场所的多寡和存亡关系中国文化的延绵续绝,日军对中国教育的破坏使中华文化遭受空前浩劫。
- 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日军投降仪式2017-10-10
- 佟麟阁2017-09-26
- 何孔才:最光荣的岁月是参与抗战2017-09-21
- 董其武:“我的部队是抗日的部队”2017-09-21
- 郝梦龄:“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2017-09-21
- 姜立诚:为了胜利 此生无憾2017-09-21
- 孙庭江:打败鬼子 回家团圆2017-09-21
- “东方奥斯维辛”的拷问2017-09-18
-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2017-09-18
-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史的开端2017-09-18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党员课堂】曹永栋: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刘岳:雄魂八十年 一脉英雄气——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之英雄气概、必胜信念
- AI技术何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 看北京如何“点数成金”
- 深化“政策找人”,确保应享尽享
- 【廿四节气·小暑】温风打头阵,小暑悄叩门
- 【党员课堂】张小平:修炼“官德”砺初心
- 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
- “电影票根”何以撬动市场大消费?
- 粮价托底,托起的是农民心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根
精选视频
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党员课堂】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读懂“百折不挠”:焦庄户挖出了“人民第一堡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