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核心要点:

■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工业化社会化解各种社会风险的重要制度手段,对外支撑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对内是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多层次社会保障是指除了国家举办的社会保险制度,还需建立来自财政转移支付的社会救助制度和普惠型社会保护制度。

■ 发达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市场机制的方式来提高基金的收入能力和支付能力,以此达到保持当代参保人较低的缴费比例、减轻人口老龄化导致未来参保人缴费增加的经济压力和实现代际公平的长远考虑。

■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民生就是保稳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社会保障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促进就业。

■ 在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时期待遇水平发展较快,有些国家甚至出现福利赶超,它们当时没有意识到经济增长进入稳态后的福利刚性问题,也没有意识到政治家为竞选的需要而作出的过多承诺和大包大揽迎合了选民的民粹主义,实则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工业化社会化解各种社会风险的重要制度手段,对外支撑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对内是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但这一制度体系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何结合中国国情,汲取国际上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改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概况

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130多年来,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人口结构中老龄化、少子化问题逐渐凸显。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许多国家不断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使之适应发展变化了的社会现实,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在国际劳工组织下辖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统计的170个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中,依社保制度的建立时间可分为三个批次,这三个批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均在不断改革完善之中:第一批次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及部分南美洲前殖民地国家,它们在二战之前就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第二批次是二战结束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福利国家的带动下,非洲前殖民地国家和一些亚洲国家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第三批次是90年代以来,一些实行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的前苏联东欧国家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在社会保障制度演进与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几代人的智慧结晶和上百个国家的不断试错对后人而言是一部百科全书,所谓后发者可以先至,就是因为读“书”可以明理;尤其对大国而言,虽然社会保障具有建设周期长和投入成本大等特征,但只要善于读“书”且能吸取国外经验教训,就可以走出大国的后发优势之道。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