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隆会议看周恩来和平外交思想的传播与影响(4)

从万隆会议看周恩来和平外交思想的传播与影响(4)

三、万隆会议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1955 年 4 月 24 日,万隆会议在亚非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绝大多数国家代表团“求同存异”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克服了重重阻挠和破坏,取得了重要成就,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胜利闭幕。这是国际和平力量的一个重大胜利。在闭幕大会上,周恩来指出:“我们的会议是有成就的。”“会议的成就是开始了、或者增进了亚非各国之间的了解,并在某些主要问题上达成了协议,这对于我们在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彼此之间友好合作的共同任务上将有很大帮助。这个会议相当地满足了亚非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愿望。”会议主席、印尼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在致闭幕词时也说:“在这些日子里,许多友谊已经建立,许多有益的接触已经进行。现在我们自己当中都知道,我们需要容忍和彼此像友好的邻居一样和平相处,而这是人类赖以昌盛的唯一可靠的真实的基础。愿我们在我们已经共同采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并且愿万隆会议成为指引亚洲和非洲的进步前途的灯塔。”

万隆会议尽管只有 1 周,但局面一下子就打开了,新中国的地位上升了,形象更突出了。会议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同周恩来熟练地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方针、灵活地运用策略、善于做国际统一战线工作的卓越外交才干分不开的。从周恩来身上体现出来的求同存异、爱憎分明、坚定沉着、临危不惧、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外交风格,获得了各国代表的高度赞扬。当时,一位参加会议的代表就感慨地向周恩来称赞道:在每一场你要参加的或你允许自己参加的战斗中你都获了胜。虽然我们在好些问题上,有些是很重要的问题上有分歧,我们却同你建立起了一种密切的关系。美国记者鲍大可在《周恩来在万隆》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在亚非会议上发生的一切事件中,最重要的也许是共产党中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的确,在这之前,中国虽然是亚洲的一个大国,但刚刚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新中国在国际上还未受到重视,它的作用还远远未发挥出来,其他国家对它也还不甚了解。万隆会议的召开,再次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走上国际舞台、喊出自己的声音、打出自己的旗帜的绝好机会。周恩来以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又真挚诚恳的形象,使许多国家的代表们相信,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准则是公平合理的,也是大有发展前途的。由此,周恩来的和平外交思想也得到广泛传播,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万隆会议所反映出来的亚非人民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强各国人民间的友谊的精神,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精神,是不同文明求同存异的精神,被人们称之为“万隆精神”。与会 29 个已经取得民族独立的亚非国家,在争取解放的斗争中采取了不同的道路和方式,也建立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在这些国家中,既有中国、越南民主共和国这样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有印尼、印度这样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既有缅甸这样的佛教影响很深的国家,也有伊斯兰教影响很深的印尼等国。这些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的国家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当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矛盾、也有过争吵和斗争,但最后都能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精神,以寻找共同利益为主,以亚非国家的团结为重,顾全大局,达成一致的共识。这确实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因此,当时的舆论就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带来了等待已久的亚非两洲复兴的黎明”,“展开了世界史上的新阶段”。

由于亚非国家对新中国有了新的真正的认识和了解,万隆会议结束不久,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宗教事务部部长巴库尔、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很快访问了中国,还有若干国家的代表人物也准备访问中国;同时,很快就有尼泊尔、埃及、叙利亚、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斯里兰卡、柬埔寨等 11 个亚非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万隆精神”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影响下,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迅猛异常,特别是非洲, 1956 ~ 1965 年 10 年里,已有 33 个国家获得独立,仅 1960 年就有 17 个,被称为“非洲年”。一向被称为美国“后院”的拉美地区,在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下,也掀起了反美风暴,爆发了古巴革命。 1959 年 1 月,卡斯特罗领导的“七·二六”运动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建立了革命政府。

总之,万隆会议的意义,在于通过这次会议和这次会议的十项原则所反映出来的“万隆精神”,增进了亚非各国的了解,推动了反对殖民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增强了亚非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维护亚非地区和世界和平、开展友好的经济合作的自觉意识。万隆会议的十项原则,实际上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伸,几十年来一直产生着巨大影响。万隆会议后,亚非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政治力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曾经参加过万隆会议的一些亚非国家,又成为奉行独立自主政策和以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宗旨的声势浩大的不结盟运动、 77 国集团的中坚力量,成为南南合作的忠实参加国。地域遍及亚非拉国家的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 77 国集团的建立,标志着南南合作的开始。而南南合作,又对于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政治独立,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对于巩固和加强发展中国家同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保持优势的发达国家的谈判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都具有重大意义。

由此可见万隆会议的意义之重大、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影响之深远。正如印尼总统苏哈托在万隆会议 30 周年纪念大会上所强调的:“ 30 年前参加万隆会议的国家尽管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以及不同的社会经济愿望,但是它们求同存异,团结起来了。为了肩负起未来的历史任务,亚非国家有责任加强团结。亚非国家能够肩并肩地为消灭落后和贫困而斗争。”“团结不仅限于政治领域。万隆会议也为各国之间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团结奠定了基础。”“万隆会议产生的十项原则是指导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这十项原则并未过时,它们对于我们正面临的、充满紧张、危险和不平等的世界的发展来说,仍然是适用的和需要的。”我相信,“只要把亚非团结发扬光大,我们将变得强大,我们的声音将引起注意,我们的合理要求将能达到”。

令人可喜的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已经取得民族独立的亚非地区的国家,尤其是亚洲地区的一些国家,越来越意识到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发展本国经济和开展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性。

例如,近些年来东亚区域合作进程加快,合作平台建成,合作形式日益机制化。东亚国家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以此,通过东亚国家间关系的整合与协调,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和平环境;通过同东亚国家问的经济融合,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寻求更大的商机;通过金融领域的紧密合作,防止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通过东亚一体化的实现,使其在同区域外其他经济体发展经贸关系时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更好地发展自己。近些年来,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突破国家和地区的界限,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大范围的合作,如东盟自由贸易区、南亚区域性经济联盟、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和泰国四国经济合作组织等。小范围的合作,有湄公河流域开发区、东盟东部增长三角区、东盟北部增长三角区、东北亚图们江流域增长三角区等。

再如,近 10 年来,尽管非洲经济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保持着改善和好转的发展态势。 2002 年非洲联盟开始实施的《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是自 1970 年《拉各斯行动计划》后非洲国家在经济改革进程中的又一份重要文件。《拉各斯行动计划》拉开了非洲经济改革的序幕,《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是在改革实行 30 余年后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行动方案,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它所确立的新目标是:“根除贫困,使非洲国家各自或集体走上持续增长和发展的道路”,“最终把非洲从不发达的苦难和被排斥在经济全球化边缘状态下解放出来”。随着非洲联盟的成立和非洲大陆整体意识的增强,非洲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非洲国家开始以全新的目光“向东看”,以积极的姿态顺应亚非合作潮流。有 50 多个非洲国家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出席 2005 年 4 月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的亚非峰会。 4 月 14日,南非外交部副部长阿齐兹·帕哈德说,世界上最贫穷的非洲大陆正谋求与经济迅速发展的亚洲建立亚非国家战略伙伴关系,以交流发展经验,共创稳定和繁荣的未来。

总之,近些年来,亚非国家特别是东亚和南亚地区的许多国家努力发展本国经济,建立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开展地区间、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国家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所有这些,都同万隆会议和充分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部内容的万隆会议的十项原则所反映出来的“万隆精神”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