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互联网创业者80%是泡沫 两三年就破(2)

潘石屹:互联网创业者80%是泡沫 两三年就破(2)

摘要:1963年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市的潘石屹是农村孩子出身,地地道道的白手起家。1987年,他辞职下海到深圳、海南,凭借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房地产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成立了北京万通有限责任公司。以潘石屹、冯仑为首的“万通六君子”之后成为中国企业家“九二派”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符号基本等同于时代弄潮儿、商业先行者。

潘石屹进一步指出,社会给企业回馈过来的是企业的利润,如果企业老在赔钱的话,可以说没有为社会创造财富。不过这个观点已经在今年的海南博鳌上,被刘强东一口反驳了:“互联网没有真正免费过,过去老百姓一直骂房地产是暴利、黑心、利润太高,其实BAT净利润远远高于老潘的。”

强东哥哥举了个栗子,周鸿祎做杀毒软件,过去传统杀毒软件都是66块钱一张光盘,说免费,但是现在老周通过免费的杀毒软件赚钱远远超过过去所有传统的杀毒软件。

“当然这个传统的行业咱们建一个房子,前三五年也不赚钱,也得往里面投钱,房子建好了才能租出去,所以从长期来看应该是赚钱的,前面有一个短期的投入期,甚至两年、三年的投入期都是正常的。可是你这个商业模式,最后应该是能够赚钱的,如果你连根本的商业模式都不赚钱,我觉得还是有问题的。”潘石屹总结道,利润为王仍然是任何商业模式的铁律。

“互联网+房地产”是共享经济

“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我钱投给他了,这个项目不行,他就会换一个项目,只要投给一个聪明人就可以,他们常常这样说。可是我是不同意这样的想法。”潘石屹并不赞同“互联网思维”里“摸着石头过河”那一套方法论。

他表示大部分商业模式都是“质难形易”:你要把一个问题想明白的话是很困难的,你真正想明白一个问题,做的话是比较容易的。我们做任何事情,无论是传统行业也好,互联网的创业也好,先把问题想明白把背后的道理想明白,这可能是最重要的。

所以,SOHO中国的“互联网转型”所借鉴的办公楼短租O2O业务从一开始就有迹可循,很多业内人士指出SOHO3Q属于“中国版WeWork”。发家与纽约公园大道的WeWork做的无外乎是向美国境内的创业团队们出租办公场所,该项业务一经推出即受到纽约白领的热捧,等候名单排到两个月之后,估值甚至高涨到50亿美元。

而wework的创业灵感则与前辈Uber和Airbnb有关,是它们把共享经济带到了全新的高度,把传统的服务性行业,如租车服务和旅游租房与高科技紧密相联,提高了交通和旅游产业内的闲置资源利用率。

“我们未来也想建设一个平台,建一个平台的话,就是把这些闲置的房子都可以放到这个平台上,一方面这个房子的需求,你要租一个办公室,你可能是五个人租一个办公室,办了一个公司,突然一下变成一百人了,可以,你可以是一百人的办公室,今天你在北京办公,明天你可以在上海办公,就在这种碎片化的需求和碎片化的资源通过互联网都给组合起来了。”潘石屹这样解释3Q项目的蓝图。

其实,这并不算完全的创新,SOHO中国除了利用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透明化、提供租赁安全保障之外,办公室短期租赁本身早在“散售时代”的SOHO中国已现雏形。很多小业主投资买了SOHO的房子,然后就作为办公室出租出去了,这种现象在国贸在三里屯这些地区非常的普遍。

“原来运作的只是信息没有组织起来,周围有好多的中介比较乱,信誉也没建起来,无论是持有房子房东的信誉没建起来,需求房子,就是独办公室的人的信誉也没有建立起来,可是在这个平台上面,在一个公开透明的所有的数据就是租赁的期限,租赁的价格、服务,这个平台要建立起来的话,就会比较好。”对于自己手持大量项目的SOHO中国来说,盘活存量资产以实现平台化的策略是划算的。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