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是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完美统一

“四个全面”是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完美统一

摘要:“四个全面”的科学性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人民对“四个全面”实践的满意度是判断其价值的最高标准。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统一,自觉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去。

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尺度,坚持两种尺度的统一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守的基本要求。“四个全面”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立场,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坚持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相统一的典范。

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两种尺度

社会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必须同时遵循真理尺度(物的尺度)和价值尺度(人的尺度)。真理尺度要求人们的实践必须遵循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价值尺度则要求人们必须按照主体自身需求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客观世界满足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马克思认为,“人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列宁也认为:“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这告诉我们,人的实践活动必须自觉坚持两种尺度的统一,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不断追求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统一的过程。毛泽东为我们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和认识论路线,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尊重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民的基本要求,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人民共同富的价值目标与实现手段相一致的高度,阐明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目的和归宿;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科学观,深化了我们对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宗旨。可以说,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以满足人民价值诉求为终极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总纲领,也是自觉坚持两种尺度内在统一的基本要求。

二、“四个全面”体现了两种尺度的完美结合

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中心和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在当代中国最集中的要求和最鲜明的体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则创造性地解决了“两种尺度”的有机统一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在继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这一时代问题,创造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两种尺度统一的实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人民幸福梦,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崇高的价值追求。习近平坚定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但是,人们对如何实现中国梦充满期待。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总结,习近平于去年年底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此做出了郑重地回答。正如有的外媒评述的那样,中国梦比较宏观和抽象,新常态侧重于经济领域又太具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则具有理论上的整体性、统摄性。

如果说中国梦给我们确立了前进的价值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则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路径,深化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首先,全面从严治党深化执政规律的认识。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与人民的双重选择,继续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必须“严”字掌舵、“全”字划桨,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其次,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认识。“四个全面”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其余三个全面发展为战略手段,揭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关系。其次,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立足中国发展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前进的大趋势,着力构筑人民普遍幸福、社会和谐、法治国家和政治清明的社会,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和谐共振。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