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结合实际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说是继实施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壮举。南华县绝大部分地区在农村,农民占全县总人口的90%。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南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南华实际,关键要坚持“五个统筹”、实施“五个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统筹城乡产业,实施“以城带乡工程”,建设民富农村

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富裕农村,统筹谋划抓好南华城乡第一、二、三产业发展,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以现代发展理念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坚持走“三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带”(以工带农、以商带农、以城带乡)、“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新业主集中)之路。发展农业条件较好的乡镇,大力发展城郊特色经济,重点主攻烟草、啤酒、能源、冶金矿产、野生菌、核桃、绿色蔬菜、畜牧养殖、生态美食、现代物流、乡村旅游等产业;旅游资源丰富的龙川、沙桥、雨露、五街等乡镇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以特色城郊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使农村富裕。

二、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实施“农村五改工程”,建设靓丽农村

着眼于建设环境优美、整洁舒适的农村居住环境,在着力抓好中心镇规划建设的同时,统筹抓好全县乡镇、村组的规划建设,努力建设青山碧水、山水园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搞好城乡统一规划建设。搞好城乡一体规划建设,既可节约用地、又能体现城乡建设水平,展现一个地区靓丽的城乡风貌。要强化城乡一体的规划理念,做好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个性的原则,规划培育发展“工业村”、“文化村”、“科技村”、“生态村”、“旅游村”、“一品村”等专业村、特色村。二是突出生态农村特色。建设村庄和农房,要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为动力,以建设山、水、园、农、林、路生态农村为内容,把现代文明、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田园风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体现农村特色,又要保留农村的历史文化,保持自然生态和人文风貌,努力使南华城乡环境和谐优美、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高度协调。三是继续实施“五改工程”。要全面完成村道硬底化改造任务。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路、改厕、改灶和改造住房等工作,加强治污保洁,做到“牲畜进栏、家禽进舍、垃圾进池、污水洁排”,解决农村“人畜混居”、“垃圾成堆”等“脏乱差”问题,改善村容村貌,努力创建整洁、环保、靓丽的农村居住环境。

三、统筹区域发展,实施“创新机制工程”,建设活力农村

着眼于整合城乡资源,提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城乡资源的最大效益,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发展壮大区域经济。一要建立“资源共享、利益分成”的工业用地机制,解决南华土地存量非常有限、但又要加快发展工业的矛盾,实现各乡镇、各村组协调发展。二要实行“产业互补、利益共享”的产业补偿机制,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协调解决城乡间因产业布局的因素而造成城乡间的利益不平衡关系。三要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安置机制,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四要改革劳动和就业管理、户籍管理体制,进一步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