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统筹社会经济,实施“顺应民心工程”,建设和谐农村
着眼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正确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推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社会全面发展。一是扩大基层民主。积极推行村民自治,继续实行政务、村务、财务公开,让农民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让农民自己管理自己的经济社会事务。二是解决热点问题。着力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解决好劳资纠纷、拖欠克扣工资、拖欠工程款等敏感问题。三是整治社会治安。严密社会监控,加强法治建设,加强社会联防,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黄赌毒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着力清除农村的黑恶势力、宗族势力和强人势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安全感。
五、统筹人力资源,实施“提高素质工程”,建设文明农村
着眼于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农民素质,以开展专题教育培训为抓手,认真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一是培育“科技型”农民。为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乡镇、村、组、户科技人才网络,扎实开展农村先进适用新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培育“创业型”农民。鼓励农民树立艰苦创业意识,根据本地实际、结合个人技能专长进行就业创业,培养一批“农民”企业家。三是培育“流通型”农民。实施“能人带动”战略,鼓励农村能人闯市场、搞营销。通过能人带动,促使更多的农民从事商贸服务业。四是培育“务工型”农民。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务工就业培训,促使农民务工从“体能就业”向“技能就业”转变,实现劳动力培训、安置、管理、服务“一条龙”,促使农民增加劳务收入。五是培育“文明型”农民。继续在农村深入开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现代公民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净化村风,纯洁民风。引导农民学习文化、学习技术、信仰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崇尚法治,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快乐、法治、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