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智慧助力中国芦山震区乡村重建

摘要:在2013年7.0级的大地震发生之前,芦山对多数外国人而言是个从未听说的地名,更遑论大山深处的受灾村落。在地震后,来自不同国家的建筑师纷纷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壤,为震区重建乃至中国城镇化建设带来新模式和理念。

在芦山震区乡村的重建中,除了改造建筑本身,海内外设计师们也在保留传统建筑精髓的基础上,为村民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可复制的新型产业模式。

1

(图片说明:2015年3月17日航拍的雅安市芦山县思延乡清江新村。)

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

位于雅安市宝兴县穆坪镇的雪山村在震中受损严重,这个处在半山腰的村落原以生产玉米、小麦、土豆等粮食作物为主,百来户村民大多收入靠外出打工,地震给这个本不富裕的山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震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国际建筑设计竞赛组委会,面向全球发布了关于雪山村重建设计方案的竞赛,来自全球75个国家的5000多名青年设计师参与其中。

2

(图片说明:工人们在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新村加紧建设房屋。)

有40年历史的美国波士顿泽碧克建筑设计事务所最终胜选。年轻海归王旭和他的团队将村里25户民居打造成村民自主经营的乡村度假屋,其他75户村民则从事生态养殖,为度假村提供有机果蔬,或做后勤。

“建筑设计关乎一个人的生活,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实体建筑或者空间,通过设计将改变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亟待复兴的乡村尤其如此。”王旭说,“竞赛也帮村子做了很好的国际传播和推广,提升了知名度。”

雪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安介绍,去年村里成立了福民合作社,管理农家乐,建立旅游接待中心,为重建户和游客提供便利。目前有企业准备以“公司+农户”的模式与村子合作打造乡村生态旅游。

与雪山村重建模式相似的还有该县蜂桶寨乡的“戴维旅游新村”。新村以一个多世纪前在此传教,发现并将大熊猫首次介绍到海外的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命名。

戴维曾经工作过的全木结构老教堂,及附近一个新建的“熊猫园”是村子发展旅游服务业的亮点,原本靠种植药材和农作物的村民也改行经营家庭旅馆。

村民张秀芬期待,游客的到来将解决当地白术、天麻等药材,以及蜂蜜、腊肉等土产的外销问题,在外打工的年轻一代也能回乡创业。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