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管理的思想演进与哲学思考(2)

人本管理的思想演进与哲学思考(2)

二 人本管理与相关管理思路的辨析

基于人本管理,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管理思路与管理重点,能本管理、人力资本管理是目前提得较多的管理思路,本文将通过人本管理与这两者的辨析,探寻人本管理的实质所在。

(一) 人本管理与能本管理的辨析

能本管理的解释。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与管理科学研究中,有管理学者认为“人本的关键是人的能力,即人可以在管理过程中作用于物的力量,或者说是能力资源。” 因此,他们主张以能力为本的“能本管理”,并认为能本管理是更高阶段、更高层次和更高意义上的人本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新发展。而所谓能本管理,就是以人的能力作为管理的对象和管理的核心,提倡能力本位,建立起以能力为核心的价值观。能本管理体现在管理过程中,要求以能力价值观来支撑和统摄其它价值观(如利益、效率、个性、主体性、自由、平等、民主、创新等),坚持以人的能力为实施管理的根本立足点和根本依靠力量,其管理措施则是建立一种“能级制”。

人本管理与能本管理的比较:

(1)能本管理与人本管理在本质与目标上存在差异

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而且,人本管理所理解的人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而能本管理虽然也强调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但它在本质上是将管理中的人视为一种物,组织发展的一种资源,即能力资源,而不是把人看作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在能本管理中,人的发展也主要服务于能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能本管理与人本管理在本质与目标上是相背离的。

(2)能本管理所提倡的能级制与人本管理的思想不想符合

人本管理强调的开发人的潜能,遵循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即位得其人,人得其位,合适的人安排在能充分发挥自身才干的岗位上,没有必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在组织内部不同的岗位往往对任职者所具有的能力和个性特征具有不同的要求,能级制的建立使得对岗位的要求及人员的评价陷入机械化的境地,最终将阻碍能力的发挥。

(3)能本管理物化了人的本质

能本管理将人看作一种能力资源,物化了人的本质,忽视岗位对人的其它个性特征的要求以及群体结构对群体工作效率的影响,片面强调能力因素,这与人本管理蕴含的个性化趋势是不想符合的。

(4)能力发展仅仅只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

诚然,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管理中员工的能力开发与使用将越来越重要,但人并不仅仅是能力的载体,能力发展也不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最本质的方面,因此能本管理实质上与人本管理是有差异的,不能简单地将能本管理看作是更高阶段、更高层次上的人本管理。

(二)人本管理与人力资本管理的辨析

人力资本的解释。 “人力资本”来自舒尔茨和贝克尔在本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它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理论中的资本只是物质资本的狭隘的概念,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现有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和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者身上的凝结,它表现在蕴含于人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通过投资得到的。不经投资的人不具备知识和相应劳动技能,也就不具有价值的凝结,只能是生理意义上的自然人,而不能称其为人力资本。

在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上,后人对其概念作了进一步的扩展,认为人力资本可以看成是由劳动者的体力、知识、技能以及人格力所构成的资本。也就是说,人力资本不仅是指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也包括其心理健康;不仅是指劳动者的体力,也包括其人格力;不仅是指劳动者的知识水平,也包括他的道德水平和意志水平。

人本管理与人力资本管理的比较。从上可看出,人力资本是从经济学的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待人的价值,人力资本管理的目的是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也就是力图以较小的人力投入(培训教育)来获取最大的人力回报,包括知识的获取、身体生理的健康、人格的完善等。

人力资本投资所获得的回报是人力资本管理的目的,从回报的内容上看,它与人本管理的目的是相一致的,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笔者认为它提供了评价人的价值的一条可行的思路,这与人本管理尊重人、承认人的价值的特征是相吻合的。所以笔者认为人力资本管理是对人本管理的经济解释与扩展,也是实现人本管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人本管理的实质。从以上对人本管理特征的描述及相关理论的辨识,我们可以探求人本管理的实质。 “以人为本”, 何为“人本”的“本”呢?人本管理追求人性的充分发展,人性的充分发展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综合当代心理学的动机研究和系统科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从系统动力论和人的生活价值与意义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性假设,即“目标人”假设,其基本观点是:

(1)人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实现心中的目标,并不断形成新的目标;

(2)目标是潜伏或活跃在个体内心的自我的未来状态或其它心理图式的可能运动,它们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选择性地建构起来的,代表着个体潜在的理想、愿望或愿景,并规定着具体的行为策略;

(3)在一定的情景中,某些目标被激活之后成为个体行为的发动者和组织者,形成人的行为动机,动机是改变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内在原因;

(4)在人的心理世界中,存在三种层次的目标,即与生存有关的目标、与社会关系有关的目标和与自我发展有关的目标,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功能整体,即目标结构;

(5)不同的个体之间在其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和目标结构上存在广泛的差异。

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而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