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是时代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英雄是时代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7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光荣胜利。在这场战争的各个战场,涌现出无数战斗英烈与英雄群体。他们保家卫国、奋勇抗敌,后人不吝真情,将诚挚的文字献于英雄。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上却流传着一些质疑、否定甚至“恶搞”英雄人物的言论,试图以杂音扰乱真相。事实不容歪曲,英雄不容毁谤。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我们应当如何消除杂音,有效树立英雄形象?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一些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现象

当下,在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的环境下,传播价值判断标准模糊,价值观易于出现功利化、庸俗化甚至过度娱乐化等倾向,造成少数人对英雄人物的质疑、否定乃至污损,引发社会舆论和思想体系出现混乱。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楚新表示,这种现象是新媒体时代“反权威、反传统、反理性”的解构主义文化的表现,也是面对海量信息难以辨识时从众心理的表现。

他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一方面,涌现出多种价值观、文化表现形式,人们在公共领域中的自我意识被唤醒;另一方面,虽然个体有了独立选择的机会,但由于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可能导致理性精神缺失。同时,新媒体传播的低门槛和虚拟性,容易让人更多关注“小我”,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意识不断弱化,传统价值观念中的集体主义、理想信念等对其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减小。

这类不正常现象反映了价值观的扭曲。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王小锡称,“扭曲”源自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再加上客观存在的多元价值观,导致一些人是非不清,不负责任地随意质疑、颠覆英雄。王小锡同时强调,我们也应看到,这只是一种出现在少数人身上的暂时的、局部的现象,并不代表主流。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郭丽双认为,导致这种倾向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此前部分宣传英雄的方式和形象不符合当下社会现实需要,“程式化”、“圣人化”的道德榜样形象不能在大众心中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当下中国社会道德主体自身的发展有向全面发展的趋势,但也有价值原则偏离的倾向。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一部分人的价值导向有畸形发展的趋势,出现功利性思想蔓延、价值观念部分缺失等问题。但是,她表示,随着不合理状况的改变及优秀伦理价值原则的传播等,这些不良社会伦理和道德倾向将迎刃而解。

榜样仍然引领着时代精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英雄是历史中的杰出人物,拥有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有着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代表了历史的发展方向,是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因此,他们永远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王小锡表示,我们大多数人呼唤、崇敬英雄。社会历史发展的事实和当今的社会现实充分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英雄始终敬仰、推崇,而不是怀疑与否定。当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需要更多来自各行各业的英雄,为我们注入蓬勃向上的巨大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