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张恒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改革措施(8)

第四个优点,在法治状态下,当公民个人遭受到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害时,能够通过特定的途径、程序与其抗争,从而获得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或者补偿。

简单地讲,就是法治国家公民的利益遭到侵害时,可以通过特定渠道把它找回来,而非法治国家是找不回来的。德国著名小城波茨坦城附近有一个皇家林园,号称“无忧宫”,据说建于腓特烈大帝时代, 19世纪由普鲁士国王威廉继承。威廉很喜欢这个园林,经常到这小住,有一次他看到在紧靠园林的旁边,有一个中世纪的风磨,这个磨坊已经破破烂烂,威廉觉得非常伤园林风景,所以想把磨坊拆掉,他就派管家去跟磨坊主商谈,要把磨坊买下来,但磨坊主不愿意卖,说这是祖祖辈辈的产业。管家跟他讲,把磨坊卖给国王,你可以拿到一笔钱,再换个地方住就是了,这个磨坊有什么好留恋。磨坊主不同意,说祖祖辈辈都靠这个磨坊为生,不愿意搬,结果就僵在这儿,磨坊主下决心要做钉子户。管家只好报告威廉国王,威廉国王很生气,派了一队士兵把磨坊拆掉了,然后磨坊主一纸诉状告到法院。当时,普鲁士国家已经通过君主立宪制定宪法,宪法给威廉国王留下很多权力,但是唯独没有给他留下司法权,法院是独立的,所以法院判决威廉国王要将磨坊恢复原状。威廉国王很恼火,恢复原状意味着要把磨坊重新盖起来,如果要赔偿他很高兴,赔偿是给钱,本来买你的磨坊就是要给钱,要赔偿无非就是多给点钱,但是磨坊主不要钱,就想要这个磨坊,结果威廉国王没有办法,在原地雇了一帮工匠,把磨坊按照原样又给盖起来了。这件事后来被杨昌济先生在德国留学时听到,他记下来之后带回国内,成了当时国内许多高校讲法治建设的一个著名案例,但这个故事还有后半段,后半段杨昌济先生就没有记了。

19世纪后期,德国发生很多变化,其中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升任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皇威廉一世。但是威廉一世在80年代去世了,他的孙子即位,也就是德皇威廉二世,这时候磨坊主也去世了,他的儿子继承这间磨坊,也就是磨坊主二世。由于德国工业化发展,机器普遍使用,所以很少有人到他的磨坊磨面粉,磨坊主的磨坊经营不下去,生活难以维持。他就琢磨,要不然就把这个磨坊卖掉,换个行当干干,但是等了好长时间都找不到买主,他就琢磨当初威廉一世想买这个磨坊没买成,没准现在威廉二世想买,所以磨坊主二世就给威廉二世写了一封信,要把磨坊卖给他,德皇威廉二世回信给他说,不买磨坊,磨坊主二世很失望,但威廉二世又说,听说你的磨坊经营不下去,生活有困难,我很同情,这样吧,我赠你一笔钱,不是买磨坊,是白白赠送,但是有个条件,就是希望你把这个磨坊继续经营下去,好让德国人民知道,我们德意志是一个法治国家,威廉二世要把这个建成法治建设的教育基地。

我们国家在农耕文明时代是世界各国治理的最好的国家,我们治理的最好的时代是大唐盛世,但即使在大唐时代,官府欺负老百姓的现象也比比皆是,结果白居易先生看不下去了,他以当时的一个真实事例写了一首诗,就是著名的《卖炭翁》。我们小时候都背过吧,知道它的政治含义是什么吗?说一个老头辛辛苦苦积攒了一车炭,天寒地冻的时候拉到长安城去卖,刚到长安城门口想歇歇,就来了两个使者,拿着一卷文书,说这是敕命,宫廷要买这车炭,结果就把这一车炭拿走了,象征性地给点回报,叫“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一千来斤炭,就一丈来红纱作为炭钱,这买卖显然是不对的,典型的官府的强夺豪取,但是白居易的诗到这儿就没有了,戛然而止,没有后半段,没有说这老头要到哪儿告状,到哪儿鸣冤,又把炭找回来,或者把炭钱找回来,没这回事。所以只能猜想这老头只能自认倒霉,那老头后来冻死了没有,饿死了没有,官府才不管这回事。这就是农耕文明非法治状态同现代法治国家的区别。

责任编辑:刘玉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