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是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区域支柱

京津冀是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区域支柱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会议上表示,潜在增长率的提高其实最主要的是依靠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从投入驱动型的经济发展,转向创新生产力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最终才能使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阶段,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新华网河北廊坊5月18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会议上表示,潜在增长率的提高其实最主要的是依靠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从投入驱动型的经济发展,转向创新生产力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最终才能使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阶段,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以下为发言实录:

蔡昉:尊敬的周书记,尊敬的林市长、何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能够参加这样一个高峰论坛。刚才从三位领导的致辞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新进展。我自己总的感觉,我研究不够,但是我也希望今天借这个机会能够用我自己对中国经济的思考,结合宏观经济的一些态势,谈一点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识。

总的来看,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呢?中央说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新常态的第一个表现,已经出现的趋势,就是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行,也就是减速。从我们做的一些研究发现,这个经济增长的下行是阶段性的变化,是结构性的变化,而不是受短期周期性的因素所影响的。我加了两张图,(图)上面这张图表示说,我们在分解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增长的时候,可以看到,高速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带来的,大家可以看到,最大的这块面积,蓝色这部分,经济增长是靠资本的投入,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60%-70%的水平。但是,这个资本驱动当时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的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就不会遇到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不协调,因此资本的回报率就是比较高的。同时,我们长期以来人口的抚养比处于下降的趋势,因此资本积累我们有最高的储蓄率、最高的资本积累率,因此有比较高的投资率。接下来,劳动力的供给、人力资本的供给,劳动力从农业专项非农业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提高了生产率,这些都是我们过去经济增长的来源,总的来看,它是和我们人口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人口红利。

但是我们也知道,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遇到了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了,因此很自然上述的这些因素都会减弱,甚至有一些就消失了,因此传统的经济增长源泉在逐渐消失,传统的经济增长引擎在逐渐减弱。因此,我们预计,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是在下滑的趋势。也就是说,2010年之前,中国平均潜在增长能力大概是每年10%的GDP增长,从“十二五”期间开始就降到了7.6%,大家看我们五年基本上面已经显现出来了,到“十三五”,如果我们仍然依靠传统的经济增长源泉的话,很可能经济增长速度会降到6.2%。因此,说这是认识当前的经济增长减速的原因,是我们探寻新的增长源泉的一个必要的前提。

应对减速,因为它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发展阶段性的变化,因此我们一个重要的应对方法,就是不要寻求超越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由你的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土地、环境已经约束住的,你的生产率的进步约束住了,这时候硬要超过你的能力,就相当于运动员超过他的潜能去追求更好的速度。那么怎么办呢?是改善这个运动员的素质,也就是说努力提高中国的潜在增长率。

潜在增长率的提高其实最主要的是依靠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从投入驱动型的经济发展,转向创新生产力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最终才能使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阶段,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从传统的增长源泉趋于消失或者减弱的情况下,新的增长源泉终究来自于生产率的提高,最重要一点,这张图片我显示的是说我们目前,大家看我这个框框这块是说目前实际增长速度虽然是下行的,但是和潜在增长率是一致的,这时候靠刺激、周期性的办法是无能为力的,而必须靠改革、转方式、调结构,结构调整提高生产率,也就是说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归根到底是生产率提高的源泉。因此,土地、劳动、资本流动到最有效的产业、行业、企业和经营者、创业者的手里,这本身是资源重新利用的过程,是提高生产力重要的源泉,因此我们说未来的经济增长源泉就像前面说的传统的增长源泉在消失、在示威,新的经济增长源泉就反过来了,就不能靠主要来自资本的积累,而且按照我们的一个模拟测算,今后必须要达到至少70%-80%的增长速度,来自于生产率的提高,才可能维持原来的增长速度,这是最理想的状况,可能到不了那种情况,但是至少要维持长期中高素,必须维持生产率的提高。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