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变局下的中国机会(2)

全球金融变局下的中国机会(2)

经济转型需要金融转型的配合

新常态下,我们国家一直在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经济转型需要金融转型的配合。

一方面要盘活存量。

通过并购重组、存量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速过剩产能淘汰,释放产能过剩行业吸纳和沉淀的货币资金。2015年,通过并购等途径推动过剩产能的消化在不同产业中已经出现。同时创新驱动的内部转型趋势,也需要金融资本的跟进支持。

我国制造业产能大致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扩张,产能利用率从2011年开始回落,由于一些人为的保护政策,这些过剩产能的消化过程已拖延3年。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过剩行业再获得资金的可能性在减少。此外,政府对淘汰过剩产能的决心很大。因此,一些产业去产能的谷底时间大约在2015年开始逐步出现。

另一方面要用好增量。

银行投资用的钱是公众的储蓄资金,它的资金操作一定偏于谨慎和保守,很难拿着这些钱去投资成长中的新兴产业冒险。根据二八法则,银行只能满足20%企业的贷款需求,它们多是高信用、低风险,而剩余80%的企业的融资需要,基于风险评估,银行是不能满足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想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模式来扶持、激励处在发展路上的新兴产业创新,显然不现实。所以,我们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识别和分散金融风险,为处在新兴产业中的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直接融资渠道。

资本市场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将发挥重大作用,美国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中十大权重股发生了由“重”到“轻”的变迁:上世纪80年代早期,权重股前十名中有七家是石油公司;上世纪90年代后期,前十名中石油行业仅剩埃克森一家,生物制药、IT业企业开始崛起,微软称霸;到了2011年,前六大企业中IT企业就占了四家。

当前,分行业的采购经理指数景气差异很大。我们正处于破坏性创新阶段,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逐年增加;传统行业逐渐衰退,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长逐渐下降。我们要推动金融资源向新兴产业倾斜,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完善资本市场退出机制,例如通过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型股权交易市场,满足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融资需要,这对于创业企业和资本市场的激励作用都是非常大的。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