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职教育战略转型的历史机遇

把握高职教育战略转型的历史机遇

一般认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初。1980年,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了13所高职院校。到1999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达474所,2014年,已经达到1321所,34年间,增加了100倍。

需求是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任何社会行业都依据社会需求而存在和发展,高职教育也是这样。从河南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高职教育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这主要体现在规模的扩张上。1999年全省高等院校招生7.88万人,其中高职招生4.34万人,超过本科0.8万人。以后招生数连年增加,但是高职的增幅远远大于本科。2009年达到峰值,当年河南高职招生27.36万人,超过本科近9万人。规模扩张的速度达到惊人的地步。规模最大化的同时,也是回落的开始。从2010年开始,河南本科和高职的招生数此消彼长,本科的增幅开始超过高职。到2013年,河南的本科招生数达到25.94万人,30年来首次超出,比高职多出1万多人。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渐次演变。在教育功能方面,从强调其教育目标的单一性向社会需求性再向人的全面发展和权利的综合考虑,确立了大力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教育体制方面,由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实现了由课堂教学的知识本位向提倡工学交替,注重人的素质与技能并重,以人为本的转型;教育体系由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促进校校之间,校企之间以及国内与国际之间的合作交流。发展方向总的来说是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形成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优势。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中国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客观现实,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也在进行强力调整。

1.社会功能更加明晰。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一方面,它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另一方面,它又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30多年来,学界一直没有明确它的准确归属,所以教育部原来将这一方面的业务归口在高教司,这说明国家更看重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社会也都这样认可。而近年教育部各司职能的调整,已把高职高专处归口到职成教司。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专栏1: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也把“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纳入到“职业教育”一栏中进行统计。这说明国家已侧重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功能了。

2.招生考试方法正在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高等职业院校录取的新生必须经过国家考试,从而保持了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的质量和数量。随着发展,这种坚守了多年的局面将被打破。国家正在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组织。考生若愿就读高职院校,可以不再经过“国考”,直接通过学校的“单独招生考试”就可以了。

这一制度的优势,在于前逼普通高中及以前教育逐步淡化应试教育的控制,有利于大学前教育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它的间接作用是导致更多的考生放弃专科层次的教育而去竞争本科院校。

3.学龄人口的减少导致生源不足。随着政策的调整和“人口红利”的弱化,高职教育发展由规模扩张到质量提高的拐点已经到来。实际上,在2010年这个逆转已经在全国范围实现了。当年全国本科招生3512663人,高职院校为3104988人。在一路高歌之后,高职招生首次低于本科。由于河南考生多,这个拐点来得迟了一些。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