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如何走出“死胡同”?(3)

中日关系如何走出“死胡同”?(3)

摘要: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应约与安倍会见,是捍卫国家利益之举,是维护世界和平之举,其目的就是通过两国首脑的直接会谈,起到避免中日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的作用,将中日两国从战争悬崖边上拉回来,这应该是中国领导人对世界和平做出的重要贡献,值得载入史册。

从第二次“习、安会”看中日关系的趋势

第一次“习、安会”虽然走出了中日关系改善的第一步,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次中日之间的“冰层”之厚度和深度大大超出了2008年安倍第一次上台时中日之间的“冰层”,因此可以预计中日关系会很难再现2008年“破冰”、“融冰”、“迎春”、“暖春”那样的迅速改善过程。由于两国之间严重的“不信任感”依然没有完全消除,干扰中日关系的负面因素很多(如日美制定新防卫指针,解禁集体自卫权等),但是,在这种情况下,2015年4月,习主席借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之际,仍然面带微笑地与安倍握手并举行了25分钟的会谈。

第一,双方都认为,自2014年11月的会谈之后,经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两国关系出现了一定的改善,两国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并可对地区与世界的安定与繁荣做出贡献。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是良好的两国关系的基础,今后需要继续深化包括青少年交流在内的各个层次的对话与交流。

第二,习近平强调,我们愿意同日方加强对话沟通,增信释疑,努力将中日第四个政治文件中关于“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转化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双方同意回到中日互惠关系的原点,不搞对抗不搞对立,尽快启动“海上紧急联络机制”。

第三,在历史问题上,习主席表明“今年虽然是二战结束70周年,但中国无意针对某个特定国家”,同时表明“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希望日方认真应对亚洲邻国的忧虑,对外发出积极正视历史的讯息”,安倍则回应遵循“村山谈话”精神。

第四,在亚投行问题上,习主席表示“亚投行是现代丝绸之路,并已获得了国际社会欢迎”。安倍表示在“亚洲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这一点上与中方有共识,但希望中方就亚投行如何“确保公正的管理和借入国债务的持续可能性”等问题做出说明。

第五,对东海纠纷问题,安倍表示“东海紧张状态持续,希望日中两国以东海和平、合作、友好为共同目标和利益,日本希望尽快开始运用两国防卫当局之间的海、空联络机制,也希望加快实施2008年6月达成的合作开发东海天然气的协议。另外也希望推进两国安全领域对话来贡献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定”。

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后,安倍对随行的日本记者团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首脑会谈,日中关系正走向改善。”

继第一次“习、安会”后,第二次“习、安会”对促使中日关系趋向缓和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点,中方基于对日本国内政治生态的深入理解,认识到必须从“中日关系越紧张,日本国内右翼势力越嚣张,进而挑动中日关系更紧张”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通过中国领导人与日本领导人的再次会见,通过中国高层与自民党政治家的多次会见,表现出中方高度重视中日关系的姿态,显示出中方愿意通过保持经常的对话态势,促使双方对彼此的意图、目标和预期有更好的了解,增信释疑,求同存异,稳妥处理分歧,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趋向缓和,从而有利于消除日方对中国的战略误解,也是对日本国内,特别是自民党内制约安倍那种背离主流民意的鹰派右翼政策的理性派和国内不希望与中国对抗的主流民意的有力支持。

第二点,习主席强调“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希望日方认真应对亚洲邻国的忧虑,对外发出积极正视历史的讯息”,是对安倍准备发表的所谓“安倍谈话”的一个有力牵制,促使安倍认识到那种在口头上“遵循”、在实质上“阉割”村山谈话将带来的严重后果。反之,如果安倍谈话是能够尊重历史、能够改善中日国民感情的谈话,中日关系将可能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三点,中国领导人在会见中提及亚投行、丝绸之路等话题,促使日方认识到响应中国 “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应成为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日方解决其国内的经济和民生课题。中日关系从来就存在着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合作的两面性。然而,近年来由于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发难,导致中日关系日益紧张,两国关系出现了“相互牵制过度”、“相互合作倒退”的不正常局面。今后,通过推动中日关系的缓和进程,增进彼此了解,促进相互合作,减弱两国相互牵制的一面,增强两国相互合作的一面,对两国的发展和两国的民生都可望带来实际的利益。

第四点,中国领导人从战略的高度,在处理中日关系问题上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应对,努力掌控中日关系的主导权,并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来引导与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正如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在第一次“习、安会”后,尽管安倍内阁继续推行“军事复国”路线,废弃“武器出口三原则”,解禁集体自卫权,与美国共同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等,然而中国领导人却再次会见安倍,通过首脑外交继续推动中日关系向缓和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拆除可能导致中日冲突的“引信”,正是显示了中国领导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外交理念和汤因比所称的中华民族的“独特思维方法”。

总之,中日再次破冰将可能是一个“时快时迟”、“有进有退”的缓慢过程,两国政府要努力使两国关系稳扎稳打,步步改善,防止横生枝节或出尔反尔,切实遵循和落实四点原则共识,相向而行,积水成渊,积量变为质变,推动两国关系走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轨道。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