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共两党两军在中国抗战的战略地位与作用(4)

论国共两党两军在中国抗战的战略地位与作用(4)

摘要:今年是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伟大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人类进步、和平与正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如何正确综合评价国共两党两军在中国抗战的战略地位与作用,除了以上进行具体阶段地分析外,同时对某些热点问题必须加以剖析。

一说,共产党在抗战中坐大了,究竟如何呢?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国民党军队约200万人,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11万余人。至1945年9月中国抗战胜利前后,国民党军队扩大到520余万人,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约132万人。前者多于后者近400万人。国共两党的军队究竟谁多谁少呢,对于这样一个简单数字连小学生也不会算错吧?如果说共产党坐大了,不是军队人数,而是社会政治地位和人心坐大了,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全国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在全国人民的社会政治地位与作用此消彼长:蒋介石国民党由比较得人心到大失人心,其执政地位逐渐动摇;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其影响由开始在解放区逐步扩大到国民党统治区,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为全国大多数人民所拥护。这是民心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这一独特的政治优势,是国民党无法比拟的。

二说,毛泽东曾经说感谢日本人,似乎共产党主席出此言,使人无可辩驳?这是事实,并且不止一次。毛泽东从20世纪五六年代起多次接见访华的日本人说到这一问题,如日本帮了我们中国大忙;假如日本人不占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不会觉醒起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感谢日本皇军;日本皇军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好教员,也教育了你们等等。对此,除了对雄才大略的毛泽东具有恢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暂且不论外,其作为辩证大师的深刻哲理是有目共睹的。其真谛是以日本帝国主义作为反面教员、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才是本意。俗话说,锣鼓听声,说话听音,断章取义曲解毛泽东话的实质,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感谢自己对立面的人,不乏其例。他还多次感谢过蒋介石、美国人和赫鲁晓夫等人呢!

三说,关于歼敌人数战绩问题。敌军包括日军和伪军。如果就歼敌人数来说,拥有170万至520余万,曾多达650余万的国民党军队仅歼灭日军80余万人,而共产党领导的包括东北抗日联军在内的11万至约132万人民军队共歼灭日军70余万人,前者多于后者。继而加上歼灭伪军的数字,后者歼灭伪军118.6万余人。那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共歼敌约190万人,就远远多于前者了。显然,国民党的军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说,共产党及其军队主要在后方作战,而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在前方作战。这是对敌后战场或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误读或曲解。敌后战场是相对于正面战场而言的敌人侧后方,即敌人的眼皮和鼻子底下,恰恰是处在敌人的占领区内的抗日最前线,而不是有人理解的相对于前方的后方。至中国抗战结束时,共产党领导军民在19个省、区建立了人口约1亿、面积达约100万平方公里的抗日根据地,这是用鲜血和生命从敌人手里寸土必争夺来的。日本投降时,国共双方的军队谁离敌人远呢?又是谁在着急、让美国帮助运兵到前线呢?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还有的说,国民党军在敌后建立了鲁苏战区和冀察战区,不是也有敌后战场吗?这是与共产党军队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战场。试问国民党军队的这两个战区主要作战对象是共产党还是日本人呢?请尊重一下历史吧!

五说,关于伪军的来源问题。伪军被老百姓称为二鬼子,难道也是抗战的吗?但其主要来源为什么是国民党军队成师、成军的建制投降的部队呢?1944年底,伪军增至78万余人,超过当时关内侵华日军的76万余人,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庞炳勋以下投降的将官至少达60余人。这些伪军在抗战胜利后的几个月内,除部分反正外,基本上被国民党军队收编,与日军一起帮助国民党军队打解放军。其目的是“配合正面国民党军,进行全国的反共战争”(《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611页。)、“共同消灭共产党”(《在中国失掉的机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51页。)。这难道不是铁的事实吗?

六说,冈村宁次。其人从参与发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作战参谋,至1945年9月战争结束前一年已升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是一个杀人如麻、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本应处以绞刑。却在1949年1月被国民党政府宣判无罪,继而1950年被蒋介石聘为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高级教官。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七说,国民党也提出了持久战方针,试图否认毛泽东关于持久战理论的光辉。众所周知,毛泽东的著名论著《论持久战》,科学地指明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出路和前途,有力地批驳了甚嚣尘上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从思想和理论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成为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理论指南和强大精神武器。然而,一种说法是蒋百里于1937年12月《国防论》中第一次提出了持久战理论,断言是提出持久战理论的第一人。我们可以说,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与毛泽东于1938年5月的《论持久战》相比,诚然是蒋百里早于毛泽东。但毛泽东于1935年12月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就科学提出和阐述了持久战的论断,实际上早于蒋百里两年多。另一种说法是,蒋介石和国民党也是主张持久战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此说没有认识到两种持久战理论质的区别。战略相持阶段的理论,是共产党和毛泽东持久战理论的精彩独到之处。毛泽东认为,持久战的持久和长期性,具体表现在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的三个阶段中。其中,第二阶段即战略相持阶段,恰恰是实现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成为转变时局的枢纽。其实质在于经过长期战争从战略上消耗敌人的力量,积小胜为大胜,由敌强我弱、敌攻我守,走到力量平衡、敌我相持,逐步达到我强敌弱、我攻敌守,取得抗日战争的主动权。而国民党主张的是持久消耗战,先后以南京、徐州和武汉失守,作为划分战略阶段的标志。1938年南岳军事会议后,则把中国抗战分为战略防御时期和战略反攻时期,或称第一和第二时期,企图以空间换时间,主张两阶段论。这样,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不赞成三段论,就把战争的持久与长期性变成完全抽象的东西了,成为实质上穿着持久战外衣的速胜论。是否承认中国抗战有一个改变敌强我弱关键的战略相持阶段,是两种持久战理论上的根本区别。

八说,关于抗战中的国共两军将领的宣传问题。应加以区分,不能一概而论。一是在抗战中牺牲的军队将领,无论是国民党的还是共产党的,均应一视同仁,大力褒奖。如戴安澜、张自忠和左权、彭雪枫等。1938年3月12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对第9军军长郝梦龄等人高度评价,赞誉他们无不是“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表示“真诚地悼念”和“永远纪念他们”。二是对参加抗战中的国民党军队其他将领,不仅看他的一时,而且更为重要的观其一世,与其后的政治倾向联系起来。是否站在人民一边,是为新中国还是为旧中国而奋斗和牺牲,是要进行具体分析的,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其一生有益的东西。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