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必将掀起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热潮。其实,创业教育并非新鲜事物,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已在这一方面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深入考察,就会发现一些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普遍存在未能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力促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创业教育非但不排斥专业教育,而且必须依赖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由此可知,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承担的基本职责。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创业教育,弱化和忽视专业教育,则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创业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细数近年来评选出的大学生创业标兵、年度人物,无不是在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成功创业、服务社会的。比如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江利斌就是在刻苦学习了蘑菇种植技术和核桃嫁接技术的基础上,才走上了“核桃+食用菌”的创业致富之路。事实证明,大学生只有接受了扎实的专业教育,才能为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科学严谨的专业训练,没有专业知识的积累,而以荒废专业知识学习为代价的创业,必将半途而废,不会长远。所以,高校要树立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
创业教育的实施,对专业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毕业生不能仅仅是求职者,还应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然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置于高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而展开,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学习主动、反应敏锐、勇于创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专业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专业教育的教育思想、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模式等还远远不能适应大学生创业的需要,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创业的要求。另外,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生创业,应该是有创新的创业,应该是站在所学专业领域的最高端、最前沿,走学术创业或专业创业的创新创业道路,以区别于社会上一般的创业模式,彰显大学生创业的特色与活力。因此,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秉承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开创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途径、方法,努力将教育的触角从专业教育延伸至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说,扎实开展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才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唯一出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