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解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障碍因素
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必须了解和分析当前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存在的认识障碍。这些障碍除来自错误思潮的干扰之外,还来自他们在观察社会时发现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之间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反差,例如社会公正理论与贫富悬殊的现实、人民当家作主理论与官本位思想存在的现实、人民公仆理论与腐败现象严重存在的现实、公有制主体理论与公有制比重不断下降的现实、社会和谐的理论与社会治安令人堪忧的现实,等等。这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应当把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的关系作为难点和重点。我们必须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作出全面客观的分析,引导大学生既要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要认识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及其他方面的体制尚处于不完善的阶段;既要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又要认识社会主义本质从不充分到充分实现是一个过程;既要认识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由之路,又要清醒看到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存在着各种困难和风险;既要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又不讳言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缺点和失误;既要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又要高度重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既要对我们的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念,又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我们还要引导大学生相信我们党有能力逐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上述许多社会消极现象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标靶,党和政府的决心同广大群众的呼声形成强大合力,一定能够克服这些消极现象,推进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深受大学生的拥护,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反腐败斗争为我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还要引导他们不是以旁观者身份来评头品足,而是以主人翁身份去思考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积极向党和政府献计献策,因为,这些问题也正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继续解决的重大课题。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关键在教师
教育者应首先受教育。高校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理论素养,对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以自己的火点燃别人的火”,才能做到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相结合,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如果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不求甚解或将信将疑,就不可能去说服学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马克思说过,理论只有彻底,即抓住事物的根本,才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具有这种特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也应有这种特质。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师不但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而且还要认真研究教育对象对科学理论认知的规律。在高校铸魂工程中,不仅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师要承担重任,专业课教师也责无旁贷。在大学生心目中,专业课教师不承担政治宣传任务,一旦谈论起政治问题,必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和体悟,因而更易受其影响。我们在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的思想历程时,许多老师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眼前,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在我们的心灵打下了烙印。总之,铸魂工程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职员工互相配合、共同努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