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老课题,又是一个新课题。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点。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承载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又反映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梦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实现民族复兴高度认识铸魂工程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欣逢中华民族复兴临近实现的伟大时代。天将降大任于青年一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他们信仰什么主义、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决定未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这说明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多么重要和深远的意义。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的各种思潮都在这里交流、交融、交锋,争夺话语权、主导权。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对各种主义、学说进行比较、探求和选择。面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大学生思想呈现多样、多元和多变的特点,他们的信仰、人生追求、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现象。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大使命,必须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正如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所指出,这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用中国梦凝聚大学生的理想和追求

“铸魂工程”的基本内涵是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内化为大学生的理想和追求,成为大学生自强不息的动力源泉。为此,要从三个层次加强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教育:一是目标认同。引导大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复兴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件。只有在这个事业的舞台上施展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才能充分展现生命的价值。在这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二是道路认同。引导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认识“道路决定命运”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毛泽东就指出:“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革命时期是如此,建设和改革时期也是如此。殷鉴不远,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说明,执政党领错了路会酿成怎样的历史悲剧。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经过艰苦探索,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由之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让大学生体悟到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坚持并在实践中拓宽这条道路是时代赋予他们这一代人的历史重任。三是理论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只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它是建立在对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的,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伟大成果。中国梦体现了科学理论与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这也正是中国梦的理论基石。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从对中国梦的目标认同、道路认同,进一步提升到理论认同。这是铸魂工程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要求广大青年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代青年给予的厚望,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指明了方向。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