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视野看我国金融战略

核心提示: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全球布局的核心主线就是要深度修复美国的霸权。欧洲则围绕着低碳经济这条主线进行着财富规则制定、产业、能源、货币等一系列争夺战。把握美元规律,其意义在于:一是通过美元升贬的窗口了解世界经济变化趋势;二是把握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机遇期;三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美元战略大反攻与美国环环相扣的全球布局

随着美国华尔街运动的出现,2007年以来的这场金融危机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已经不仅仅表现为经济的危机,而是更多地表现为政治的危机。各国为了转嫁国内的压力,在国际上展开了一场博弈。我们先看看美国在金融危机期间在一些关键事件和长期战略上都做了哪些布局。

次贷危机刚爆发的时候,全球都在指责美元霸权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源头,国际社会呼吁进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美国不可能置之不理,从2009年10月开始全球战略大反攻。美元的反攻,概括起来就是强美元政策和弱美元政策。美国之所以能够在同一个时间段采纳这两个相反的策略,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经济体采取不同的美元策略。

针对相似经济体的欧元区,因为经济结构相似,所以他们在争夺全球资金市场上有竞争,都是资本顺差国,都是靠借债而生存的,能不能借到钱是最重要的。对于这样的经济体必须采取强美元政策。强美元政策会吸引中国和日本这样的外汇储备大国去购买其国债和金融债。为了打击欧元区,美国以信用评级的方式导致了希腊债务危机。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凭借信用降级毁灭一个国家。有时候,两者的力量,说不上谁更大。欧元之父蒙代尔曾经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欧债危机期间,世界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实际上起了落井下石的作用。

针对互补经济体的中国、日本、德国,都是贸易顺差国,必然在出口上有竞争。这样的经济体具备四个共同的特点: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二,贸易顺差国。第三,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第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崛起阶段。对于这样的经济体必须采取弱美元政策。弱美元政策能够达到两个目的:第一,打击制造业大国的出口。第二,通过美元贬值使最大债权国的货币升值,使其国家财富缩水。美国在历史上通过这个方法打压过德国马克和日元,现在一直在迫使人民币升值,从而抬高中国的复苏成本。

还有一种现象,在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采取强美元政策打压资源型的国家,比如说俄罗斯。普京的强国梦是建立在油价不断上涨的基础上的,当油价被打压到每桶40到50美元的时候,这个国家就容易爆发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因此打压油价是美国遏制俄罗斯的重要手段。

经过这一场金融危机,我们看到的是美元一枝独霸,重新回归。

我们先回顾一个基本概念,那就是国际货币体系。到目前为止,国际货币体系大致经历了金本位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在金本位体制下主要是英镑霸权,黄金是各国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英镑则是国际最主要的清算手段,黄金与英镑同时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储备。金本位解体以后,国际货币体系曾经出现一段非常混乱的阶段。“二战”结束之前,西方主要国家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核心内容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

在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之后,美国的财务状况陷入了极度困难。当美国财务状况陷入困难的时候,一般采取增发货币、美元贬值的方式来摆脱债务。但美元贬值使得那些持有美元的大国很不满意,纷纷要求把手中的美元兑成黄金。当时的尼克松总统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76年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建立了牙买加体系。有的金融学家认为,所谓牙买加的体系,也就是说无体系的体系,美元只有乱发的权利,没有承兑黄金的义务,从此以后废除了用黄金清算国际债务的规定。

在长期战略上来说,美国正在进行着环环相扣的全球布局。

第一,美元稳定锚的切换。美元就是一种纸币,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标准一个锚产品才能稳定。什么叫锚产品?船靠岸要抛锚,抛锚才能稳定。美元的锚产品是不断变化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的锚产品是黄金。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美元的锚产品变成了石油和粮食。

在牙买加体系下,美国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领头羊——沙特阿拉伯签订了协议,双方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并得到OPEC其他成员国的同意。这也使得美元取代英镑获得了国际石油贸易计价货币的垄断地位。

但是石油美元计价体系有一个缺点,就是要看协约国愿不愿意配合。于是美国必须寻找另外一个锚产品——粮食。美国利用一系列的粮食战略,以低粮食价格打垮了其他粮食出口大国。这些粮食出口大国的老百姓失去了种粮的积极性,开始进口美国的粮食,甚至于粮食种子都要依赖美国。美国成为粮食输出大国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接用美元来计价。

美元在牙买加体系下还具有另一个属性——生物能源属性。有人说粮食危机实际上是石油危机造成的,两者的价格走势高度一致,背后的逻辑就是美元贬值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涨到一定高度,就会出现替代品,也就是生物能源。生物能源是从粮食里面提炼出来的,主要是玉米。将来种植玉米的土地增加,种植其他粮食作物的土地减少,总体来说粮食价格还是上涨趋势。

现在全球都在谈论气候变暖、低碳转型,在低碳主导体系下,美元的锚产品要变成碳排放权。碳排放权比石油和粮食还厉害,它不存在开采问题,也不存在种植问题,靠的是政治家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一锤定音。这就是为什么以这次次贷危机为分界线,美国对于国际气候谈判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之前,美国签署又退出了《京都协议书》,因为当时的美国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从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开始,美国不仅仅积极参与其中,而且还试图主导这场国际气候谈判,因为美国需要把锚产品变成碳排放权。锚产品带来了美国从金融霸权向工业霸权,再向生态霸权的转变。

第二,地球优势产业的切换。现在美国试图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把握主导权,欧洲也在极力争取,这场竞争非常激烈。美国通过页岩气革命和新能源革命,能够达到能源独立的目的,其战略意义有三点:第一,切断美国对于中东地区石油的长期依赖,有利于其重返亚太地区。第二,能够帮助美国减少贸易逆差。贸易逆差减少,财务状况就能够改善。第三,能够帮助美国降低制造业回归的成本。

第三,制造业的回归。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从制造业帝国向金融帝国转变。以这次次贷危机为分界线,美国意识到了虚拟经济不能长期脱离实体经济,要从金融帝国向制造业帝国转变,要让制造业回归,但这次回归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要走高端路线。

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工业革命的核心就是要变革和发展制造业,制造业缺乏的国家很容易被制造业强势的国家控制。美国能够控制全球高端制造业这么多年,就是因为美国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将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就是高端制造业向欧洲和日本输出。因为这两大经济体的研发能力都很强,如果不利用高科技的产品,根本打不开这两大经济体的市场。美国这么做有两个目的:第一,要保持自己在全球高额垄断利润的地位,必须保持自己的创新能力。第二,要遏制这两大经济体的研发能力。值得反思的是,在我们不断向美国要求高科技技术革命解禁的同时,其实也意味着我们已经跟随在别人身后了。

另一种方式,将自己的边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边际产业就是那些高劳动力成本、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在国内没有发展空间,就必须输出出去。美国只愿意在这方面跟发展中国家互动。

第四,重塑全球贸易版图。一切的布局必须通过规则来实现,在过去30多年,世界遵循的是WTO规则。为什么有了这个规则美国还要另起炉灶呢?因为在这种规则下,商品贸易大国都发展起来了,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发现WTO规则对自己越来越不利,于是着手制定新的贸易规则,我把它称为WTO2.0版,主要是美国的双洋战略。一个是美国在东半球的战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另一个是在西半球的合作,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这种规则对于那些生态环境做得好、服务业做得好、知识产权做得好、高标准劳务做得好的国家有优势,而这些恰恰是中国的短板。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