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 王光彦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1990年以来,中央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有3件大事。第一件是1990年以来,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每年联合召开党建工作会议,至今已召开23次,加强顶层设计;第二件是从1990年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着力完善领导体制;第三件是1990年以来连续24次开展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准确把握推动工作的基本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和各高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党的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高校师生的总体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高校党的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有几个主要做法:
首先,突出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大大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力、影响力、主导力。《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印发,这是继10年前中央16号文件以来,又一个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15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师生充分信赖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能力,高度认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深化,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出了心系国家发展与民族利益的国际视野和较高的政治素养。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和基层工作。中办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加强学生党员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文件,师生新党员质量不断提高。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健全,探索在课题组、科研平台设置支部,推进党组织进学生社区、进公寓、进社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还有,聚焦“四风”整治和反腐倡廉。先后分两批在全国普通高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师生反映强烈的考试招生、学术诚信、职称评定、科研经费、基建采购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并有明显改进,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得到恢复发扬。重拳整治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问题,一批腐败案件得到严肃查处。
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第一要务。各地各高校强化阵地管理和责任担当,高校连续25年保持和谐稳定,网络舆论阵地不断巩固,网上正能量日益增强,师生的关切得到积极回应和有效化解,清朗网络空间建设进一步推进。
同时也应清醒看到,高校党建工作进展还不平衡,有的高校存在“重发展、轻党建”现象;办学治校能力有待提升,一些高校领导干部缺乏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对学校内部治理、制度建设和长远战略的谋划不够,意识形态这根弦绷得不够紧,有的缺乏政治敏感,该亮剑的时候不敢亮剑,助长了一些错误思潮的扩散;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存在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不严、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腐败高发易发值得高度警惕,在基建、招生、师德师风等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切实解决。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如果高校党建工作抓得不紧、不实,高校党组织的力量就会衰弱、式微,再好的部署也无法落实,再美的愿景也不能实现。高校要始终围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目标,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