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育核心价值观需强化校训教育

涵育核心价值观需强化校训教育

摘要:涵育核心价值观需强化校训教育。校训教育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找到合适的路径。其中,充分利用高校课堂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开展校训教育,营造良好的校风,就不失为一种好的路径。这种教育,当以大学生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方式上体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要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网上互动、交流讨论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回应热点、解疑释惑,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涵育核心价值,重在通心路,心路通了路路通,这样更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达到治学育人的目的。

7月3日,中宣部、教育部在四川大学联合召开“建设校园文化,涵育核心价值”现场交流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运用校园文化、校风校训等载体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建设校园文化,涵育核心价值,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尝试。教育虽然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但从根本上说,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通过人才培养来实现的,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立德树人”是学校的使命所在。大学进行教学活动,目的就是育人。育人,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大的方向上讲,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利用主题教育、道德实践、校园文化、校训育人等载体,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其中,我觉得,开展校训教育,十分必要。

校训,作为办学理念的凝练表达,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传统,标注着鲜明的时代气质,是坚守价值信念的导航罗盘,也是叮咛所有校友的人生格言。无论是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还是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乃至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品读这样的校训,如同接受精神和灵魂的洗礼。对许多学子而言,他们正是从解码校训开始认识学校、认知学问、认清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发掘校训的文化内涵,以校训为警示,涵养求真求实的精气神,应该成为高校的重要一课。道理就在于,以校训为载体弘扬真善美爱的价值观,能够推动实现教育的价值回归,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校训的意义,更在于强调治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不是哪位校长或大师人为设定的,而是学校一代又一代创业者业绩、品格、精神的结晶。大学,无论它的功能有多少,治学育人是根本。大学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新的知识,但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育人的质量;大学要为社会服务,但这种服务,更多的是体现在为社会培养人才上,而不是离开治学育人给社会提供服务。不可否认,有些高校忽视了大学精神的传承,淡化了价值理念的培养,或是陷入功利导向的泥淖,让市场思维超越学术思维;或是淡漠“百年树人”的使命,让大学排名替代了心灵呵护。有的大学教师的学术品位下降,学术失范甚至学术腐败现象日趋严重。这样的学校悖离了校训,迷失于价值雾霾,需要“建设校园文化,涵育核心价值”,在培育大学精神、涵养大学文化上用心思、下功夫。

涵育核心价值观需强化校训教育。校训教育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找到合适的路径。其中,充分利用高校课堂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开展校训教育,营造良好的校风,就不失为一种好的路径。这种教育,当以大学生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方式上体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要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网上互动、交流讨论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回应热点、解疑释惑,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涵育核心价值,重在通心路,心路通了路路通,这样更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达到治学育人的目的。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