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千万律师”当法官的正面效应(2)

期待“千万律师”当法官的正面效应(2)

“千万律师”当法官有利法治良性循环

“千万律师”当法官,在法官离职当律师成趋势的大背景下,确实有点逆潮而动、逆流而上,于是有人大惑不解。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人不理解,也就肯定有人理解。笔者认为,“千万律师”当法官,真实用意不在钱,而在于让中国法治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毋庸置疑,法官离职当律师,多数是看在钱的份上,但如果说所有法官离职当律师,都是为了钱,这就有失偏颇。换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无论说是减少审美疲劳,还是说心中还有其他的梦想,应该说都是讲得通的。就像“千万律师”当法官一样,就是为了实现“所有在法学院的学子都曾经有过的理想”——当法官。

法官离职当律师也好,“千万律师”当法官也罢,都是一件好事情。一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常的人员流动是必须有的;二者,法官和律师相互流动、换位思考、换位工作,有利于提升专业水平,有利于推进法治建设;三者,法官当律师后,由于他们曾任法官,所以非常理解法官,可以减少甚至杜绝缠讼闹讼的情况;而律师改行当法官,也会更加理解律师,更能了解一个案件背后的社会意义。

中国是法治社会、法治国家,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法治领域也频频出现咄咄怪事:故意违法的,知法犯法的,徇私枉法的,暴力抗法的,不一而足。中国法治要进入良性循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一个都不能少。而“千万律师”当法官,迈出了法治良性循环的有力一步,至少在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方面,不会让人有太大的担忧,因为他们曾当过律师,一定会很好地把握自由裁量权,一定会在司法公正公平方面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

“千万律师”当法官见仁见智,但无论对个人、国家还是社会而言,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来看,都应该为这种选择来点掌声。

“千万律师”转行当法官仍然只是个体选择

法官、检察官的收入水平虽比其他岗位的公务员要高一点,在社会上属于中等收入人群,生活还算不错,但是远低于同属于法律工作者的律师。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律师的收入越高,顶尖律师更是属于高收入的富人群体。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不少法官、检察官为了获得更高收入,在司法系统工作几年之后,辞职去当律师。很少有律师转行当法官、检察官,即便有,这类律师大多在考法官、检察官时属于收入不算高的普通律师。据公开报道,2013年上海辞职的法官超过70名,2014年上海法院系统共有105人离职,其中法官达到86名。

我国司法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在继续提高法官、检察官的收入和地位,缩小与律师之间的差距的基础之上,打通法官、检察官与律师、法学专家之间的任督二脉,在优秀律师、法学专家当中遴选法官、检察官,以提升法官、检察官的整体专业水平,提高司法水平,保障司法公正。“千万律师”转行当法官,应当说是司法改革的利好结果。

但是,“千万律师”转行当法官,目前看来恐怕只是个体选择,未必能引起鲇鱼效应,带动更多优秀律师转行当法官。“千万律师”转行当法官,主要是他个人财富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家庭生活已经不差钱了,转行当法官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而大多数律师与“千万律师”相比较,他们的经济收入还远没有达到不差钱的程度,仍然需要为“五斗米折腰”,为家庭生计忙碌,不太可能愿意转行当法官、检察官。而且,从上海公开选任高级法官、检察官的情况来看,报名参加的优秀律师并不多,本来要选任2名高级法官、2名高级检察官,结果目前只选出1名高级法官、1名高级检察官,公开选任名额尚未完成。

可见,“千万律师”转行当法官开了一个好头。但要吸引更多优秀律师加入法官队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