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学习要联系实际采取不同的办法,要长期下苦功夫
学习要取得实效,好的学风和好的学习方法很重要。陈云强调“学习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我们的学习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背诵教条。”他认为,要想掌握真正的理论,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逐渐深刻地领会,“这正像我们读书一样,某一本书自己确实已经读过几遍,但是,隔了几年,因为工作需要,再去读它一次,就好像是没有读过的新书,就觉得过去实在没有读懂。这个道理不是别的,就是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关系问题。认识必须由实践中得来,而且只有经过实践,认识才能发展。”他指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是要把书读懂。“如果书还没有读懂,就不要急于去‘联系实际’,弄得牛头不对马嘴,还不如先把书上的东西读懂。”所谓读懂就是消化,也就是不仅仅理解了马列主义的词句,而且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
陈云认为,“各人的程度不同,环境不同,读书应该采取不同的办法。”“要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照着去办,坚持不懈。”陈云明确指出:“在工作中学习是最主要的办法,是最靠得住的办法。”“我们学习主要的还是靠自修”。他认为,“真正政治上高明的革命家,只能在革命斗争中培养,不能老从学校里训练。”
做读书笔记和开展小组讨论是陈云提倡的学习方法。陈云认为,“读书要做笔记。这有两个好处,一是让你多读几次,一是逼着你聚精会神,认真思索,使你了解深刻些,而不像随便看过去那样模模糊糊。”陈云指出:“读书最好有个小组,几个人在一起讨论一下,可以互相启发,程度低的还可以得到程度高的同志的帮助。”“学习小组不要很多人,大体上都要处在同一理论水平。学习方法是,规定每周看几十页书,然后讨论一次,研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多种意见都可以争论。”
二、陈云关于干部学习和教育的实践
陈云同志是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从1937年底至1944年初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达7年之久,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还兼任了3年的中央党校校长。改革开放后,又担任了中央纪委书记。陈云同志对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特别是他对学习问题钻研得透,思考得深,他的学习思想对党的干部教育事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和指导、组织开展的丰富的干部教育实践,对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适应培养干部的需要,在陈云指导下,中央组织部参与创办了陕北公学、安吴堡青年培训班、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延安女子大学、工人运动学校以及中央组织部干部培训班等。陈云不仅参与这些学校办学方针的讨论,而且亲自为学员授课。在教学内容上,陈云要求各院校必须有两门公共课,一门是政治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一门是军事课,学习军事知识、游击战术。他还特别要求一些学校要开设党的建设课,学习党的纲领、章程等。在干部培训上,陈云提倡“热炒热卖”的方针,即通过开办短期训练班,一方面对新吸收进革命队伍的青年知识分子进行训练,使他们尽快适应斗争的需要;另一方面招收前方的同志回来接受培训,通过提高素质,解决干部来源问题。这个方针实施后,收到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有约二十万人次的干部进入这些学校或培训班学习。毕业后,大部分被送到抗日前线和各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锻炼成长。这批干部不仅在战争年代,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
陈云担任中央党校校长后,经常去学校讲课。他讲课的内容侧重于党的建设,其中《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党员》等授课提纲,都由他亲自撰写,很有特点,是深受学员欢迎的课程之一。宋平回忆说:“陈云同志讲党课,善于把许多深奥的道理和复杂的问题,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深入浅出,幽默风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