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很严。他提倡的“挤”的办法,曾经得到毛泽东的赞扬。毛泽东说:“陈云同志有‘挤’的经验,他有法子‘挤’出时间来看书、来开会。”遵义会议后,陈云奉命到莫斯科期间,曾到列宁学校系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并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进行认真思索。那时候,他经常思考人为什么会犯错误这样一个问题:如党内的一些领导人像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都是有学问的人,为什么还会犯错误?他回到延安后,曾三次就这些问题向毛泽东请教。毛泽东说,犯错误的重要原因是“思想方法不对头”。建议他读点哲学著作,学点唯物辩证法。陈云后来多次说过,正是在毛主席那些谈话启发下,他利用在延安相对安静的环境,开始了系统的理论学习。那段学习对他帮助很大,自从学习哲学以后,讲话做事才有了唯物论、辩证法。他着重谈到,通过学习才认识:“过去我们犯错误,主要是因为不根据客观实际办事,主观与客观相脱离。当然,犯错误的人,也不是对实际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只是他们了解的情况是片面的,不是全面的,而片面的情况就不是真正的实际。”
延安时期,陈云在中组部亲自组织了一个学习小组。他自己担任组长,小组正式成员有十余人,其他三十多位干部参加旁听,被戏称为“后排议员”。他们从学习马列原著开始,先后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以及《政治经济学》《哲学概论》《联共(布)党史》等教科书。以后又学了毛泽东的一些重要文章。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每周用半天时间集中讨论。毛泽东很关心这个学习小组,特地派他的哲学秘书和培元作辅导。先后为这个学习小组讲课的还有延安的一些著名教员,如艾思奇、吴亮平、柯柏年、王学文等。这个学习小组从1938年底开始到1943年初,坚持了4年多,曾经被中共中央评为模范学习小组。
改革开放后,陈云更加重视干部教育工作。1981年3月,陈云向邓小平提出开展全党学习、提高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建议。1987年7月17日,陈云在同当时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建议:“组织政治局、书记处、国务院的同志都来学习哲学,并把这个学习看成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陈云重视党校作用的发挥,党的十二大后,他提出:“很好地培训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党政领导骨干,是党校的迫切任务。”“党校学员既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以此作为主课,又要学习一些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以提高领导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陈云认为:“党校还是要有党校的特点,不能代替正规大学,不能一期搞好几年,设很多专业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