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亚太核态势评估与思考

当前亚太核态势评估与思考

亚太地区[1]目前有六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以及一个接近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即日本。本文试图对当前亚太地区的核态势进行初步评估,并对维护亚太核安全与稳定提出思考。

当前亚太核态势的主要特点

当前亚太核态势存在一个不对称平衡点、一个碰撞点、一个僵持点、一个隐患点和一个合作点。具体来看,中美非对称平衡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南亚次大陆战略对峙仍然激烈,朝核问题的僵持局面难以打破,日本政坛对核武器的态度值得揣摩,核安全、核安保问题有赖各国广泛参与。

一、一个不对称平衡点:中美核关系

中美建交四十余年来,两国关系起起落落,但总体呈向上的趋势,并且正逐步成长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核关系也将是今后中美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尽管中美核力量在数量和质量上差异巨大,但两国核关系保持了大体稳定,双方在战略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非对抗性的不对称平衡。这种不对称平衡建立在以下三点基础之上。一是中国通过建设精干有效的核力量,逐步掌握了可靠的第二次打击能力[2]。中国有效的战略威慑能力,是中美不对称稳定建立的根基。二是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种克制的核政策有利于中美不对称平衡的维持。三是中美间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保持稳定的核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是改善中美安全关系的重要前提。

然而,近年来中美之间的非对称平衡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美国借口“朝鲜导弹威胁”,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导弹防御体系的建设。目前美国在日本青森和京都部署了前置X波段雷达,向台湾地区出售了“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在太平洋阿达克岛附近部署了一部可移动的海基X波段雷达。美国还在关岛基地部署有“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而阿拉斯加部署的地基拦截弹也将增至44枚。另外,美国在太平洋共有16艘“宙斯盾”战舰,[3]估计有约50枚以上的“标准-3IA”拦截弹,一旦需要可快速部署至西太平洋地区。美国还积极推动与盟友的反导合作,与日本构建了联合预警和作战机制,并极力拉拢澳大利亚和韩国加入其主导的反导体系。

尽管美国声称其导弹防御系统并不针对中国,但客观上对中国战略威慑的有效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其推动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和部署,对中国战略威慑能力的威胁将更为严重,无疑会使中美之间的非对称平衡越来越脆弱。

同时,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并积极调整亚太军力部署,对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带来了一定压力。美国潜艇部队主力由大西洋向太平洋的战略转移,使得其在太平洋地区部署的战略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数量分别增至8艘和29艘。美国还将最新型的P-8A“海神”反潜机部署到日本嘉手纳基地,并笼络亚太多国联手构建多维反潜网。通过这些努力,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威慑能力以及反潜侦察和作战能力大大提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