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个合作点:核安全、核安保问题
尽管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事故,但亚太地区在核电领域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截至2014年底,东亚和南亚地区共有126座核电反应堆投入运作,另有44座正在建设之中。此外,根据各国核电发展计划,还将新建99座核电反应堆。[15]随着核电计划的推进,各国核材料储量也逐步增长,亚太地区核安全、核安保问题也引发更多的关注。
总的来看,亚太地区核安全、核安保现状并不乐观,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这些核材料与核设施缺乏有效保护,核设施安全存在严重隐患,核材料与核技术存在扩散的风险。美国著名核科学家赫克曾表示出对朝鲜核设施安全状况的担忧,朝鲜宁边核设施一度面临导致日本福岛核电站重大核事故的冷却水供应故障问题。巴基斯坦核安全、核安保能力一直饱受质疑,历史上也曾有“汗博士核走私网络”的核扩散事件。巴国内局势动荡,恐怖势力活动猖獗,并且基地组织和虔诚军等恐怖组织都曾对掌握核武器表现出兴趣,一旦核材料甚至核武器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后果将不堪设想。日本违背1997年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做出的“无过剩钚”承诺,拥有着可疑的过量钚库存。此前,日本被曝在2014年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钚持有量报告中,漏报了640千克钚材料,也暴露出其在核材料监督和管理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目前有关核安全、核安保的国际机制仍不完善,不仅缺少有约束力的国际标准,而且没有特定的申报和监察制度。尽管许多专家表示同行评审以及技术合作对提升核安全、核安保水平十分必要,但目前采取的措施还远远不够,且大都是自愿性的。更重要的是,核事故一旦发生,将可能危及周边国家;核材料一旦失窃,全世界都面临威胁。因此核安全、核安保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
近些年来,亚太地区各国也进一步认识到核安全、核安保问题的重要性,围绕这一问题的合作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东盟十国逐步加强防扩散和打击核恐怖主义的合作,2012年东盟原子能监管机构成立,为东南亚各国探讨核安全、核安保问题,分享有关信息创造了平台。东盟地区论坛也自2009年开始主持军备控制与防扩散的会间会,旨在讨论打击核扩散、推动核裁军、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措施。国际原子能机构倡导的亚洲安全网络(ASNS)以及亚太区域核科技合作协定(RCA)也为亚太地区分享核安全相关知识,促进多边核合作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