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继续加强以德治国就犹如轮之辐辋,翼之骨羽,缺一不为。法律的刚性与道德的柔性相辅相成,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一、法律体现的是底线道德,法律不能自动生成,法治不能自动发挥作用,立法、执法、守法整个过程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

必须加强执法、司法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执法和司法队伍是依法治国的现实诠释者,只有坚持不断地开展对执法、司法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保证他们成为自身硬、敢碰硬、扭转社会风气、维护法律尊严的卫士。“打铁必须自身硬”,执法和司法人员不但要有铁的纪律,还要有铁的意志,不但执法有力、司法有度,还要品德高尚、具有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生动鲜活地诠释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理念。执法和司法队伍只有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执法中看到公平正义,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充分体现依法治国的刚性,才能有效激发社会正能量,在社会上吹起高尚道德之阵阵清风,吹走萦绕人们心头的道德雾霾,重拾道德升势,重建道德高地,逐步形成风清气正的道德环境。

必须加强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改革是一块硬骨头,改革的艰难对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继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勇涉险滩不退缩,甘涉险滩不后悔。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这就是说,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天赐的爵位,社会的官职是人授予的爵位。古代的人修养自己的品德之后,社会的爵位也就会随着得到。现在有些人,修养自己的品德只是作为幌子,目的是获得人授予的爵位,在得到爵位后,也就不要道德品质了,这是极端错误的,其结果一定是毁掉自己的一生。

必须加强全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既是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教育以塑造知法守法的“法律人”为目标,思想道德教育以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人”为目标。要让孩子们“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要让青年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要让工人“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要让干部“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领群众”……这些都需要道德教育。法律是最低标准的道德,高尚道德的光辉总是闪耀在法律之上。法治社会仅是一个良序社会,而德治社会才是一个幸福社会。在法律调节不到的领域,道德良心起着关键作用。德彰法弱则民惘,法彰德弱则民离。法治助力德治,德治完善法治。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先进道德的引领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2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第3条规定了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包括:“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等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