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2)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严格遵守党章,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始终保持着共产主义先进道德本色,铸就了光辉的中国革命道德。无论是哪个时期,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讲理想,讲纪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冲锋在第一线,时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先进道德,尤其在面临危险时,“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军令如山,将士用命”。目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中国共产党人依然会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社会道德的中流砥柱。他们将会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先进道德,用先进的道德行为感召世人,引领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向上攀升。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进并行,可以克服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内置的道德病

西方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到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产生了诸多道德问题。这些道德问题给生态环境和世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突出表现为对人性的误导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方面,现代制度建设的基本理据是由自由主义提供的。自由主义标举自由与人权,允诺“给个人以最大自由”。个人自由的界限就是他人的自由,即只要你不侵犯他人的自由,怎么都行!西方现代性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给对方设定“自由”,主张“己所欲,施与人”,这是一种“我自由”而非“彼自由”的虚假自由。另一方面,“资本的逻辑”将科学技术看作一种牟利工具,肆意地使用科学技术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而且很多破坏是不可修复、不可逆的,严重偏离了为人类谋福祉的美好愿望。加强以德治国可以让每一个人从良知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西方现代化的这些道德病。另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西方曾经非常质疑,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在本质上不是一回事,社会主义要求“利他”,市场经济要求“利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时至今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的良好运转,向世人展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成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市场经济以崭新的形式。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党的领导,归功于人民的辛勤劳动,更归功于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到建设,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身先示范,对人民进行的坚持不断的思想道德教育: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严守纪律、服从组织、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热爱科学、勇于探索、严于律己、保持节操……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德法并行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道德在心、法律至上”的原则。宪法是国之重器,党章乃党之重器。依宪治国,以章治党是法治和德治的出发点。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党章鲜明,省察自纠。法不阿贵,章不阿贵,不论谁,只要违反了法律,弱化了党章要求,必严惩不贷。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法治体现道德理念。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前,法治与德治的辐辋关系、骨羽关系深刻体现于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8700万中国共产党党员只有勇做先进道德的中流砥柱,身先士卒,引领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位公民知法守法、懂法敬法,才能全面推进法治社会的实现。守法有责,彰德有责,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考验着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能否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知法守法、懂法敬法,把行为匡正于法律之中,崇德向善,求真向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8700万中国共产党党员共同向人民作答的历史考卷。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