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

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

●如果美国、欧洲、日本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升,中国的出口可能增长速度会加快一点,但很难再回到平均20%-30%的速度。

●中国经济减速更多是结构性的原因,经济水平比较低,赶超空间比较大,增长速度可以比较高,但经济发展了,增长速度就会下来,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我国也不会例外。

●未来的竞争力应该更多依靠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主要是要从低端技术向高端技术走,从低附加值往高附加值走。

日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新任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黄益平在出席由东北亚贵金属交易所主办的“中国交易市场第二届高峰论坛暨东交所移动互联战略发布会”时表示,受短期周期性因素、中期产业竞争力因素及长期结构调整因素多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种减速不会在短期内轻易扭转,下一步的经济增长更多的要靠创新、靠产业升级,互联网金融在这方面可以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将持续一段时间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7%,虽然和政府年初所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比较一致,但仍有专家和官员担心7%能不能挡得住。国际上一些机构和学者也测算经济增长数据远低于7%。对此,黄益平认为,现在需要理解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经济增长为什么减速?减速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是短期性原因还是长期性原因?是周期性因素还是结构性因素?因为最后导致的政策含义不一样。

“假定完全是周期性因素引发的,我们期待政府采取更多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但如果这一轮经济减速是因为我们进入经济增长新常态,是结构性变化,那么短期政策能发挥的作用就相对有限”,黄益平认为,这一轮经济增长减速是由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因素同时发挥作用造成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将持续一段时间。

黄益平给出了自己的理由:首先,从短期周期性因素来看,一个重要表现是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过去30多年,中国出口增长速度平均在25%左右,而最近一段时间平均增长速度则是5%左右,“也就是说出口增长速度从25%跌到5%,是导致今天经济活动疲软一个非常重要原因。中国的出口还有多大的可能性恢复到过去的增长速度?我认为,如果美国、欧洲、日本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升,也就是说出现更加强劲的复苏,中国的出口可能增长速度会加快一点,但很难再回到平均20%-30%的速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我们是小国,现在是大国经济,大国经济一个很重要特征是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如果继续保持20%-30%的增长速度会对世界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黄益平表示,短期因素可以通过适度的宏观经济政策、反周期进行调节,比如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看到,过去几个季度政策调整频率在加快、政策调整力度在加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者认为,到二季度、三季度,经济增长可能触底回升,“但是,这很可能只是临时性现象,难以持续。”

从长期因素来看,经济学者经常用“经济增长潜力”这个指标判断未来经济增长水平,所谓的“经济增长潜力”,就是在给定所有要素和技术的前提下,经济还能保持多快的增长速度。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学者们观点不同。林毅夫教授认为中国经济还有继续保持8%增长潜力的可能性,但实际增长速度也许低于8%,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认为,2016-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可能降到6.1%-6.2%。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减速更多是结构性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高了,经济增长速度就会下降。因为经济水平比较低,赶超空间比较大,增长速度可以比较高,但经济发展了,增长速度就会下来,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我国也不会例外。

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劳动力市场变化。1998年政府提出“保8”,当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非常大。当时每年劳动人口以800万人的数量在增加,每年需要创造很多就业机会,才能保持社会稳定。今天劳动力市场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劳动力数量每年下降500万。这样看来,经济增长潜力肯定在下降。

总而言之,比以前的增长肯定要低了,这是一个长期因素,很难逆转。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