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制定中国制造2025(3)

为什么要制定中国制造2025(3)

林忠钦则从提升制造业质量与品牌的角度来谈,他说,实施制造质量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质量是制造实力的综合反映,是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国家强盛的关键内核。

林忠钦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制造质量的关键指标持续改善,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的提高明显滞后于制造业规模的增长,不能完全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不能完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更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热切期盼。

“未来10年是我国制造质量快速提升的关键时期,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强化基础,构建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推进我国质量创新与质量升级。”林忠钦表示,一要加快质量法治建设,包括健全质量法治体系、创新质量执法的新机制、建立质量共治的司法制度。二要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包括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完善质量宏观管理、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健全质量诚信体系。三要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包括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四要强化国家质量基础,包括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强化计量基础保障作用、提高检验检测认证的支撑作用。五要创新质量技术管理,包括企业质量创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六要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包括质量可靠性提升工程、消费品安全保障工程、原材料质量升级工程、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工程、质量信息监测平台建设。

干勇在对“中国制造2025”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行简述后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建议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下,聘请具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而又不参与具体科研项目的专家,成立顾问委员会,为科学决策提供详实依据。二是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加强先进基础工艺研究。建议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基工程”中,要大力推动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研究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要加强“集成计算材料工程(ICME)”的研究。四是加快培养各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五是加强高等工科学校学生实践环节及创新能力培养。

殷瑞钰表示,我国工业发展已到了刻不容缓向“绿色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对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殷瑞钰建议,第一,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布局。研究在新常态下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主线的合理需求和总量控制问题,提出全局性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第二,严格执行环保法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三,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重视研发成果向产业化、工程化的转化,重视标准的引领作用。第四,流程制造业应坚持以内需为主,不能以大量出口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出路。第五,完善工业能源和环保监测,建立有效、可靠的统计体系,并建立工业装备健康能效监测和评估体系,培育在役再制造新兴服务型产业。

屈贤明在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十大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后建议:第一,用数一数二数三的标准选择重点。各地区选择重点领域时,应突出特点、突出优势、突出重点,选择竞争力在全国处于前三位的产业,或子领域,或重大产品给予支持,避免出现新的高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第二,以取得创新能力的突破为主要目标。确定的重点领域,不盲目追求产能的扩张,将提高创新能力、转变创新模式放在首要位置,力求取得一批突破性甚至是原创的产品和技术,并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试验研究条件和高水平的人才团队。第三,不追求地区产业链的完整。经济全球化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地球已变成平的,企业间的空间距离已大大缩短,没有必要在一个地区建成某个产业完整的产业链,只作自己最擅长的,只要掌握产品开发、营销和服务,就能控制住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不必去扩大已经产能过剩的加工制造环节。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