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坤: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2)

胡德坤: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2)

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合作与发展的,将更多地采用共同体的方式合作发展。战后,从西欧开始的欧共体发展成为欧盟,经时间检验是成功的共同体。欧盟内部各国在合作中化解各类矛盾,由其是德国,对侵略战争的彻底认罪和反省,赢得了邻国和世界各国的政治信任,也获得了自身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其经验值得借鉴。

由此可见,从卢沟桥事变抗战到二战结束,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的主力,是亚洲反法西斯主战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反法西斯大国。1945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指出;“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的广大地区牵制住了大量的敌军。”

中日关系,根本改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胡教授认为,近代以来,日本政府的政策的鲜明特点是:依赖强国,狐假虎威;欺凌邻国,唯我独大。因此,日本很难与邻国建立良好的关系。他说,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出于冷战需要,对法西斯势力清算不力,致使右翼势力坐大。战后以来,日本右翼势力始终否定日本侵略战争性质,拒不向中国等受害国认罪,又追随美国,订立日美同盟,仇视新中国。1972年日本与中国复交,一方面,中日两国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出现了双赢的局面。但另一方面,日本右翼势力坚持错误的战争史观,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不甘心中国快速发展在经济总量赶起日本,利用日美同盟牵制中国的发展;在钓鱼岛争端上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上述种种,成为横亘在中日关系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从中日关系的历史可以看出,在当今世界美国一国独大之时,在中国正在实现民族复兴而又未完成复兴之际,日本依赖美国,打压中国,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日关系的根本改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日本社会的主流仍是中日友好的中坚力量

谈到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胡教授说,邻居是不可以选择的,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友好有2000年的历史,两国间的友好传统和相近的文化,是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基础。胡教授介绍说,以1894年为起点至1972年中日复交前,历时近80年,是日本侵略和敌视中国的时期。从1972年中日复交至现在,是中日关系回复到友好的时期。这一时期,中日间仍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但总体上看,和平友好是主流。回顾历史,中日友好的历史长达2000年之久,不友好的历史只有80年。

胡教授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合作与发展的,将更多地采用共同体的方式合作发展。战后,从西欧开始的欧共体发展成为欧盟,经时间检验是成功的共同体。欧盟内部各国在合作中化解各类矛盾,由其是德国,对侵略战争的彻底认罪和反省,赢得了邻国和世界各国的政治信任,也获得了自身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其经验值得借鉴。

胡教授指出,日本右翼势力毕竟是少数人,可以得势于一时。但日本社会的主流仍是中日友好的中坚力量。中日两国应从大局出发,秉承“以和为贵”、“以合作为上”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的中日关系,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使中日两国在“和”、“合”中能够受益,在“和”、“合”中取得共赢,完全能将中日关系调整到最佳状况。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