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档案
王焕根,92岁,出生于余姚。
1944年8月参加革命,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先后任余姚县临山常备队战士、余上特务营三中队副班长,1945年10月随部队北撤,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战斗中负过伤,落下了残疾。1958年起,任余姚县百货公司干部,1982年10月离休,为二等乙级革命残废军人。
●曾经岁月
●珍惜现在
第一次战斗是伏击日军
从放牛娃到抗日战士
为什么离家参军?
王焕根回忆,他家三代都是给别人做苦工,自己8岁那年就去给人家放牛。“那时候的生活,真的太艰苦了,正月初一到十五,我们全家老小都要去外面讨饭过活。”王焕根说,他们家本来是七兄妹,但只养活4个,其中一个还卖给了别人。
17岁那年,父亲去世。“我父亲得了伤寒病,去临山看病,结果被伪军抓去做了壮丁,父亲病得很厉害,根本干不动,就被他们打晕过去了。”王焕根说,多亏当地几个好心村民把父亲抬回家,但从此一病不起,不久去世了。
为安葬父亲,原本穷困的家庭更是欠了一大笔债。“为了还债,我和母亲开始做了贩盐的生意,做了一个多月,终于赚到一些钱,还清了债务。”王焕根说,那个生意简直就是刀口上讨生活,去上虞运盐,沿途都有日本鬼子和伪军把守,他母亲就被伪军抓住过一回,盐被抢走了,人还被打了一顿,庆幸的是终于逃了回来。
好景不长,三年后,母亲也得了伤寒病,走了,就剩下了他和两个弟弟。
“我父亲是被日伪军害死的,母亲也生病走了,外加日本鬼子烧杀抢掠,心里就产生了参军打鬼子的想法。”王焕根说,后来,他得知当地有浙东三五支队打鬼子,对士兵也好,就主动联系了当地的一个地下党员。该地下党员告诉他,部队在一个叫夏家村的地方,如果找不到,在赵家村还有一个常备队。
1944年8月的一天,20岁的王焕根瞒着家人,天不亮就走了,去找部队参军打鬼子。
“在夏家,我没有找到部队,但赵家,我找到了,后来就参加了余姚县临山常备队。”王焕根说,当时装备非常简陋,一个班才三五支枪,而且还是最差的炮筒枪,子弹也没几发。
抗战老兵王焕根,20岁那年就参加革命,打鬼子。
如今的王焕根已是92岁高龄,但他身体依旧非常硬朗,独自一人居住在一处一室一厅的房子里。在他的床边,挂着一件衬衣,上面挂着一枚枚奖章和纪念章,印证了烽火岁月里的伤痛与功勋。老人把这些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无论谁来看他,王焕根都会逐一介绍,讲述那段他亲身经历的抗战岁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