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70周年,他捐1万元特殊党费
今年7月17日,余姚市委老干部局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红色记忆”活动。王焕根和其他几位抗战离休老兵聚在一起,看着视频里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追忆当年峥嵘岁月,王老思绪万千,回家后便准备了特殊党费,一到周一(7月20日)就通过组织进行上交。
说起这笔特殊党费,王焕根告诉记者,“饮水不忘掘井人,我们的幸福离不开烈士的牺牲。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10000元特殊党费是自己的一点心意,只是想表达一名老党员的心愿,尽党员应尽的义务。”
除此之外,王焕根从2012年起主动要求结对一名贫困学生,每年资助2500元。
前不久, 王焕根把保存几十年的“华东杭州市军管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两枚臂章捐给余姚市档案馆,让它们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让后人更好地牢记历史,珍惜现在美好生活。
如今,王焕根老人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晚上八九点睡觉。“我现在每天自己买菜做饭,身体还可以,平时就看看电视和玩玩电脑。”王焕根说,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那是成千上万的烈士用献血换来的,大家真的不应该忘记他们,更不应该忘记那段抗战的历史。
说到如今电视荧屏上的抗战题材电视剧,王焕根告诉记者,他很不喜欢,甚至是反感,人都会飞的,实在是太假了。
“到了1945年,常备队发展到了20多人,余上大队当时只有两个中队,就把我们拉出去,要成立第三中队。”王焕根说,那时,他成了机枪手,但没几发子弹,也是三中队副班长,一班大概有10个人,三五支枪,而且还是最差的炮筒枪,子弹也就三四发,外加两个手榴弹。
就是在这样条件下,他们还是英勇抗战,打击敌人。
“1945年六七月份的一天,具体时间记不太清楚了,吃过晚饭,部队去上虞小越打日伪军。”王焕根说,结果打了一个多小时,碉堡还是没攻下来,外加上虞城区的日本鬼子已经在路上赶来支援。
在此情况下,部队撤退到附近一座叫横山的小山上。“当时,我们三中队负责守在山顶,抢占制高点,其余在山脚下打伏击。”王焕根说,鬼子来得不多,就二三十人,看到山顶上有人,就用迫击炮打,一个战友就此牺牲了。
随后,山脚下的战斗也打响了,山下的两个中队痛击日本鬼子。“当时我们两个中队有几百人,没多久,鬼子就被打伤打死了好几个人,仓皇而逃。”王焕根说,日本鬼子躲进了半河村严家的一幢水泥洋房。
见状,王焕根所在的第三中队先行撤回到了根据地夏家。没过多久,第一、第二中队也先后回到了夏家。
“当天晚上,鬼子都在房子里,不敢走,一直到了白天,他们才抬着伤员和尸首逃回上虞。”王焕根说,这就是他第一次参加的战斗。
这场战斗后,过了几个月,日本投降了,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1945年10月,王焕根随部队北撤,又参加了解放战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