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合理定位与改革取向(5)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合理定位与改革取向(5)

总之,社会救助的必要性、重要性、基础性,决定了应当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实现对其合理的定位,并在优化制度结构、合理分担责任的条件下,尽快步入成熟、定型的法制化轨道。一个健全的综合型社会救助体系,将是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第一块基石。

[作者简介]郑功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本文系作者2015年5月6日在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省部级干部社会救助事业改革发展研讨班上的专题讲座录音整理,发表时经作者审定。)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演进的历史逻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1).

[2]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财政部编.政府预算解读(2015)[Z].2015-03-02.

[3] 崔永利.用命换来的"救命网线"[N].华商报,2015-05-19.

[4] 刘刚.贵州毕节5名流浪儿垃圾箱生火取暖中毒身亡[N].新京报,2012-12-19.

[5] 林野.郑艳良曾买好丧服在家等死[N].新京报,2013-10-13.

[6] 郑功成.我国新时期的反贫困战略[N].光明日报,2014-06-13.

[7] 程肇基,邓大松.社会救助改革:从碎片化走向积极整合[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8] 许飞琼.中国新型灾害损失补偿制度的合理取向——从政府包办救灾走向以保险为主体的多维救灾机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