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市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过程中紧紧围绕“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以建设幸福文明通辽为目标,坚持学习教育、宣传普及、主题实践、融入贯穿、正本清源相统一,不断创新载体和方法,着力丰富内容和形式,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中广泛传播、生根发芽。
强化学习教育,在提高认同感上抓落实。我市紧密结合实际,强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中心组领学。各级理论中心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根据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形成明确的学习导向,引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党心民心;讲师团送学。整合宣讲资源,组织专家学者、理论骨干、理论志愿者、社科辅导员等组成宣讲小分队深入村屯社区,零距离地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接地气,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主题活动践学。精心策划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载体,在各项具体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研讨交流互学。组织草根宣讲员、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群众代表等交流心得,在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中,发现不足,取长补短,精益求精。
强化宣传普及,在扩大知晓率上抓落实。在农村牧区,做到标语上墙、上宣传栏、上黑板报,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新闻媒体在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常年统一开设专栏,从最美通辽人专访、凡人善举事迹展播、核心价值观解读阐释等多侧面、多视角、多方式进行动态报道。完善道德讲堂,吸引干部群众上讲台,讲身边的凡人善举,谈自己的切身感悟,做到用身边的好人好事感染群众,用身边的故事教育群众。在主城区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单位部门着力建设100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推进公益广告宣传栏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做到每个角落。同时开展文艺宣传、入户宣传、车载多媒体宣传等各种形式的宣传,不断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更多的群众知晓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主题实践,在增强吸引力上抓落实。我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着眼于让群众便于、乐于参与。搭建争先向善的平台。组织开展“通辽精神”征集、“最美通辽人”评选活动,举办“德耀草原 大爱通辽”主题晚会,引导人人争当最美通辽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搭建文化熏陶的平台。开展“送文化到基层”系列文化活动,创作话剧《任明德》等优秀文化作品,以具有通辽特色的文化形式吸引群众的目光,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搭建志愿服务的平台。组建通辽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招募注册登记制度和激励回馈制度等,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引导人们崇德向善,实现自我提升。
强化融入贯穿,在推进常态化上抓落实。抓重大节日或纪念日这个节点,策划并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烈士陵园扫墓、倡导文明祭祀等活动;端午节开展“粽子情、慈母心”网上讨论及征文活动,激发人们孝敬父母、爱国爱家的情怀。抓行业管理、社会治理这个重点,通过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行业管理和社会治理中。市政务服务中心完善工作服务流程、制定服务制度、规范服务标准,更加方便群众办事,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抓传统文化这个亮点,在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人”“勤俭节约爱劳动”“感恩父母”等主题班队会、手抄报、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