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之间,根据十八大的要求,先后分两批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八点要求。通过上述一系会议和活动的经验总结,到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十七大报告主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八大根据十七大的要求,对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了新的规定,提出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经济建设方面,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再翻一番。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到1000美元的目标,中国早已实现,但实际上我们总量很高,贫富差别很大,只是达到总体小康水平。
第二,政治建设方面,民主制度要更加完善,民主形式要更加丰富,法治政府要基本建成。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决定》,是对于十八大所提出的目标的进一步展开和落实。
第三,文化建设方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大地增强文化的软实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第四,社会建设方面,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社会保障要全面覆盖。我国近些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了,但贫富的差距还很大,所以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缩小贫富的差距,使社会上公共的产品能够均等化,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第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实现美丽中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二)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共60条,我认为主要重要的创新有三点: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单纯是经济改革的问题,它是完善和发展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们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的学者把它解读为是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但是中央没有明确表述;有的学者认为这会不会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体系中一个标志性的思想。
第二,第一次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厘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市场的作用。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这个目标使我国的经济走上了快车道,但是对市场经济的定位依然是作为调配产业资源的一个基础性的手段,起基础性作用。经过了20年的发展和经验的总结,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来加强宏观调控,做政策性导向。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不断地简政放权,简化各种行政的审批手续,就是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道路。
第三,到了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备,漏洞很多,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但是在2020年必须完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