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文化人

抗战中的文化人

摘要: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胡适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胡适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费了九个月的功夫,造成了一个新北大,九月十四日开学,五日之后就是九·一八的一炮!日本人真是罪大恶极。

艾青

1931年底的一天,留学法国的艾青在巴黎近郊写生,一个法国醉汉走过来朝他嚷嚷:“中国人,国家快亡了,你还在这里画画!”这句话像一记耳光一样打在了艾青的脸上。他立即收拾行囊,束装归国,画画、写诗,做抗日宣传鼓动工作。

陈三立

得知好朋友郑孝胥追随末代皇帝溥仪投靠日本人,当上了伪满洲国“总理”,陈三立痛骂郑“背叛中华,自图功利”。在再版《散原精舍诗》时,愤然删去郑序,与之割袍断义。

蒋百里

1937年,军事家蒋百里(歌唱家蒋英的父亲,钱学森的岳父)的军事著作《国防论》出版,成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他在扉页上题写了这样一句话:“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陈嘉庚

1938年10月,著名侨领陈嘉庚给国民参政会发来掷地有声的11字提案:“敌未退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著名出版家、文化名人邹韬奋(邹家华之父)赞这11字“几万字的提案所不及其分毫,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林语堂

卢沟桥事变后,林语堂写道:日本的武装侵略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使中国团结得像一个现代化国家应该团结的那样众志成城。于是,在这种血与火的洗礼中,一个现代中国诞生了。

冯友兰

抗战全面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后南迁,在昆明合办西南联合大学,弦歌不歇,书声琅琅,更有莘莘学子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抗战胜利,三校复员,分别在校园竖立起西南联大纪念碑。冯友兰撰写的碑文开篇写道: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70年后的今天读来,仍觉提气。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