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个四”模式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打造“三个四”模式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顺应深化改革要求,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及人民期盼,内蒙古包头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积极行动,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了“三个四”工作模式,即:做好四篇文章、建立四项制度、明确四张清单,极大地释放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极大地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水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同与赞誉。

“四篇文章”推进改革实施

结合地方实际,注重做好精简、整合、规范、提效“四篇”文章,找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第一,做好精简文章。主要是从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规范中介服务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一是大幅精简审批事项。采取取消和下放两种方式,将市本级承担的审批事项由269项精简到43项,精简幅度达84%,承担审批职能的市直部门由42个减少到21个,精简幅度达50%;所属旗县区平均保留审批事项23-27项,精简幅度达70%。二是大力简化审批程序。除对部分复杂项目保留“技术审查、专家论证、听证、现场踏勘、重大事项政府研究”等必要环节外,其他项目的审批程序一律简化为“受理、审批”两个环节,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6天压缩至4天,审批时间缩短75%。三是加快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加大对行政审批涉及的290多家中介机构的服务项目、资质资格、收费行为的清理规范力度,建立了中介机构清单,制定了监督管理办法,规范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

第二,做好整合文章。主要以整合监管信息和创新审批模式为突破,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全面整合监管信息。在商事登记方面,将企业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134项前置审批事项全部改为后置,并建立了工商登记信息网上推送和监管平台,工商部门在颁发营业执照的同时,通过平台将商事主体的相关信息同步告知后置审批和监管部门,实现了商事主体准入、经营、监管的信息共享和登记注册的联合审批,企业登记注册办理时限由原来的50个工作日压缩到6个工作日。二是创新审批模式。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上,整合相关部门的职能,由政府出资委托规划部门牵头,集中组织开展区域性的环评、水评、能评、地震安全评价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统一协调配置水、电、气、热、通信等各类管网设施,大幅缩短了审批时限、节省了费用。比如,北梁棚户区、昆区南部区、新都市区近70平方公里实行区域性评估评价,整体时间缩短近1年,节约资金近1个亿。三是实行联合验收新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集中联合验收,部门到企业的次数减少80%,在30个工作日就可出具联合验收合格书;整合相关部门的建设工程图审、消防图审、气象图审职能,推行施工图集中审查机制,解决企业“多头跑路”问题。

第三,做好规范文章。重点从规范审批主体和服务方式入手进行改革。一是规范了审批主体。为审批事项和数量较多的16个市直部门单设了行政审批科,增加了领导职数,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审批科长进行书面授权,做到了行政审批与日常监管的科学分离,实现了“大厅之外无审批”,杜绝了行政审批“两头办理”和“体外循环”。 二是规范了审批服务工作。在审批的前置要件、业务办理、便民设施、服务礼仪等方面实行标准化,在内蒙古率先建成了一表申请、一个回执、一份权力清单、一口受理、一次性缴费、一口送达、一个平台支撑、一个公章办结的“八个一”标准化服务体系,将便民高效服务体现在了细微之处。经国家第三方评估机构综合测评,包头市政务大厅服务满意度达到97.73%,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第四,做好提效文章。重点从实施网上审批和集约审批方面进行了探索,极大提高了审批工作效率。一是全面开展了网上审批。建成了集网上预约、网上审批、电子监察、效能考核、音视频监控“五位一体”的电子化政务大厅,开通了免费WiFi、微信平台、官网及手机版网站、审批进度在线查询等功能。依托审批云平台,建成了市、县、乡三级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的目标。二是实行了工业项目集约审批。大幅减少评估评价,精简和调整前置审批,建立联合审批新机制,审批时限由改革前的360个工作日缩短至29个。开展了行政审批进园区、进重点项目活动,印发了《包头市园区工业项目审批全程代办暂行办法》,建立了园区代办、市县大厅帮办制度,组建了200人的代办员队伍,依法、全程、无偿为企业进行现场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服务效率。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