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固守部门利益的思维定势,树立全军一盘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观念
记者: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需要调整既有利益关系,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您认为,在思想观念上应该有一个怎样相应的转变呢?
郭高民:这是个利益观重塑问题。人类利益观因战争运行模式的不同而不同。
农工时代人类战争是以分化模式运行,人们的利益观也相应地表现为“局部利益观”。在组织形态上,随着职业军队出现和军事专业化发展,不仅有了兵民之分,诸军兵种之间及其内部也日益深刻地产生了“部门”和“部门利益”条块分割问题。在作战力量使用上,人们总是把作战任务条块拆分,并依此将部队分成进攻集群与防御集群、主攻部队与助攻部队等。作战中,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士兵与将军的价值差也界限分明。于是,“固守部门利益的思维定势”随之形成并不断强化:在正面意义上,各家都想打主攻、抢头功;在负面意义上,当必须付出牺牲时各家都想减少自己的损失。抗日战争中,国民党800万正规军之所以“节节败退”,关键就在于“各路诸侯”自保意识过重,没能形成“一盘棋”整体战力;日军尽管总体上也属于“分”的模式,但它的体制编制是代表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合成作战建构,再加上装备精良等因素,因而数量明显劣势却能够步步进逼、“势如破竹”。
当今信息时代,战争越来越以整体化模式运行,军队利益观必然要随之转变为整体利益观。从组织形态看,诸军兵种日益向一体化发展,“军”“民”界限也日益模糊。在作战力量使用上,越来越讲究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而且越来越需要军警民等整体运筹。在作战过程中,依靠信息化武装,士兵与将军的平行互动成为可能。从发展趋势看,未来一名士兵不仅可以完成战术任务,而且也可以遂行战役乃至战略层面的任务。形象地说,在信息化战争大棋盘上,军队任何成员都既是一枚棋子,又是一名对弈者,没有一盘棋的思想观念,部队是不可能做到能打仗、打胜仗的。
记者:我们现在处于新旧两种战争形态交接过渡期,利益固化问题也十分突出,怎样才能保证利益观重塑顺势而进?
郭高民:观念一变天地宽。但观念的转变仅靠说教不行,关键要靠制度创新来保证。过去,由于相关制度不尽完善,我们在一些改革实践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改革任务按条块领域分解到职能部门,因而在客观上不同程度地把改革的对象变成了改革的设计者和监督者,把总体设计变成部门设计的简单累积,扭曲甚至是架空改革的问题难以避免。当下利益观重塑是在改革的深水区、险滩区进行,必须通过新的制度机制来引领。制度机制创新系统性强,当前最紧迫的是把设计与执行、监督与落实的关系理顺,把顶层设计搞好,特别要注意将顶层设计细化到落实层面,不给改革对象预留任何可变通空间;形成观念主导而不是利益主导,超越部门利益而不是调和部门利益,自上而下强力推动而不是“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格局,真正像习主席所要求的,使改革“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使整体利益产生乘数效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