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战精神 推进伟大事业(3)

弘扬抗战精神 推进伟大事业(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我们纪念那段伟大的历史,就是要铭记先辈们为中华民族立下的伟大功勋、为世界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就是要传承和弘扬苦难辉煌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思想舆论深深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气质品格和精神状态,深深影响着我们所做一切事情的效果好坏和结果成败。面对日益复杂多元的舆论生态,必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要围绕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中心任务,及时全面准确地宣传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解读各项政策举措,充分反映改革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充分展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伟大事业的生动实践和精神风貌,有效引导社会热点,努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把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到日常的舆论宣传中,结合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充分反映抗战精神在当代的生动体现。要持续不断地加强抗日战争伟大历史的宣传,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地位作用。特别是针对一个时期以来以“再评价”“揭秘”“纪实”为名诋毁英雄、消解崇高、虚无历史的杂音噪音,要及时有力地进行反驳和引导,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书写时代史诗、谱写人民赞歌。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要引导作家、艺术家继承和发扬抗战时期文艺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爱国主义作为当代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吹响“时代的号角”,用全部热情为祖国和人民放歌抒怀,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要推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秉持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着力书写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书写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书写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努力形成无愧于伟大历史的英雄史诗。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由此而言,伟大的抗战精神虽然在中国形成,却具有世界意义。要把抗日战争特别是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内容,更加有效地宣传介绍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介绍中国人民为赢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让客观的史实、正确的史观得到国际社会更加广泛的认知认同。要通过国家社科基金、出版基金和新型智库等平台,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强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研究,运用精准化、实证化的研究成果,为更好地认识和宣传抗战历史提供学术支撑。要把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中国威胁论”“中国扩张论”等论调,大力宣传我和平发展理念,宣传“一带一路”对于推动世界和平进步和地区繁荣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树立中国作为和平发展维护者、促进者的良好形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中华民族又一次站在命运攸关的历史关口,我们更加珍视艰难岁月中凝聚和指引全民族砥砺前行的伟大抗战精神。这种精神,过去曾经鼓舞英雄的中华民族冲破历史的惊涛骇浪,现在和将来也一定会激励我们成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为中宣部常务副部长)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