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大农村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广大农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的主战场。1937年10月,刘少奇同志指示要大力发展地方党组织,在各县首先成立党的工作委员会,负责建立全县各乡村党的支部。中国共产党在迅速建立农村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在各地党组织和部队中抽调政治工作人员,组成民运工作团组、服务团组等,分散到各地农村协助地方党组织开展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敌后抗日,坚定人民群众抗战胜利信念。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大力发展党员。抗战爆发前,共产党员人数在4万人左右。1938年,各地按照中央的《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在做好广大工农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将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组织。1940年,共产党员人数迅速增长到80多万人。党的基层组织的快速发展和党员人数的快速增长,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备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在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联合各阶级、各民族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起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鼓励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参与抗日战争同时,解决与其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的实际困难,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忽视,一点也不能看轻。”在抗日战争中,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既要讲道理又要办实事,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从感情和利益两个方面兼顾不同阶级需求。
在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根据地所在广大农村地区,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通过地主“减租减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经济生活;通过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到地主阶级的利益,减少了地主阶级对抗日的阻力,发展了进步势力、争取了中间势力,坚持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