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尊严的正义战争,抗日战争的历史启示我们,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对于胆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基本利益的行为,必须给予坚决的、有理有力的回击。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同时,中华民族又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抗日战争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宣告了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破产,而其错误的应对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加深了民族灾难。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就鲜明地提出以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华北事变”后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受到国内外普遍赞誉和广泛的响应,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国共合作、全国抗战。国共两党在“七七事变”前的这样两种应对决策,结果截然不同的事实,以及全民族抗战战胜日本侵略者、雪洗民族耻辱的事实,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意义:面对侵略一定不能软弱、气馁,而是要坚决地、勇敢地斗争。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近代以来尤其是抗战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确立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向世界作出了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的庄严承诺,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积极倡导世界各国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把我国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世界其他国家。但是,现在世界上仍然有极少数人,罔顾侵略战争历史,企图挑起周边地区事端,这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亵渎,是对人类和平正义的蔑视,是对中国人民和国家主权的挑衅。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申明了中国的基本立场:“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一定要秉持这一精神,与那些旨在损害中国主权、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破坏中国发展的现象和企图做坚决的、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抗日战争中,面对凶残的敌人,中华民族没有畏惧,反而在民族危难面前更加团结;没有退缩,反而在争取民族解放的道路上更加执着,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今天,发生历史性巨变、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高歌猛进的中国,更应如此,也必然如此。
(作者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