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点、线、面、体”的改革策略

邓小平“点、线、面、体”的改革策略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推动中国改革的过程中注重“点、线、面、体”的递次推进,即首先在点上突破,进而由点及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最终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凸显出卓越的推动改革的领导力,本文主要以1975年整顿为例进行解读。

找准改革的突破“点”

1975年春天,时局困顿,主持国务院工作的国务院第一副总理邓小平开始对全国进行全面整顿,推动经济建设正常化。

万事开头难。从哪儿开始是邓小平领导全面整顿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俗话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全面整顿虽然强调全面,但在整顿一开始时不宜全面开花,应当集中力量从“点”着手,找准改革的突破点。关键是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枢纽性”问题,这对撬动全面整顿具有战略性的牵引作用,做到“纲举目张”。找准改革的突破点,关键要从大看小,从国内形势和当前任务出发找准改革的突破点。

当时导致全国经济混乱局面的因素有很多,不同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邓小平认为,交通运输问题是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作为连接原材料和产品供销的中间环节,运输问题解决不好一方面会使得原材料供应跟不上从而导致开工不足,另一方面也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运不出去,又直接影响生产的积极性。因此全面整顿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好交通运输这个瓶颈。

当时中国的交通运输是以铁路为主,因此解决运输问题的关键是解决铁路问题。邓小平在1975年3月5日的《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讲话中指出:“铁路运输的问题不解决,生产部署统统打乱,整个计划都会落空。所以中央下定决心解决这个问题。”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生产下降、事故惊人、纪律松弛、堵塞严重。全国各地的铁路大多已经连续几个月都没有完成运输任务。徐州、郑州、南昌、长沙、南京等地铁路局的情况都差不多。

铁路系统的整顿从哪儿开始呢?在铁路整顿中着重抓两条线(陇海、浙赣)、四个点(徐州、南京、南昌、太原)。邓小平选择了从整顿徐州铁路局开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徐州铁路运输最为重要;第二,徐州铁路局派性问题最为严重;第三,对徐州铁路整顿的共识度最高。

邓小平推动改革的领导力,首先表现为找准全面整顿的突破点——整顿徐州铁路局。交通运输是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铁路运输是重中之重。徐州铁路局既是铁路运输最重要的枢纽之一,也是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而且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全国舆论对此都有着广泛的共识。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选择突破口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因素,权衡这三个方面的重合点:一是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二是问题最严重的地方,三是形成广泛共识的问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