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皖南事变:抗战史上的民族悲剧(2)

王键:合作里有摩擦,摩擦中也持续合作的这样一种形态。爆发在1940年10月的黄桥事变,新四军和地方军阀韩德勤爆发在黄桥的这场战役,我们叫做黄桥决战或者黄桥战役,实际上是在皖南事变之前,国共摩擦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我们知道,这场战役因为韩德勤战斗力非常差,我们新四军是获得了空前的胜利。

梁云祥:而且新四军的根据地立刻就扩大了。

王键:确实是一个很虚弱的地方军阀。在凶恶的日寇来犯之际,他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我想,新四军在这种前提下,承担民族的救亡职责,没什么可指责的,你无法打,那我来打。

梁云祥:在抗战刚开始的时候,蒋介石也发表演说,(王键:抗战一开,全国不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只要是中国人,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时候,我们不管男女老少,也不分前后方,只要是抵抗日本,这都是好的。(王键:我们共产党这么做,很对。)

王键:所以那些拿共产党主动地去做一些抗战的事情来指责中共的,也是不符合当时的战争情况的。战争是一种不由我们掌控的,特别是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当时它的实力也好,它的战斗力也好,确实是空前的。

梁云祥:总之,新四军刚建军的时候,就像刚才谈到的,只有1万来人,但是在抗战开始之后发展得很快,后来在长江两岸,新四军的军部是设在皖南。最早是武汉,后来搬到南昌,后来又搬到皖南,皖南安徽南部的泾县。但是实际上,整个新四军一开始只是四个支队,后来扩展得很多。

王键:后来它就形成了江南、江北指挥部,把作战范围做了很大的调整。

梁云祥:江南、江北基本上都是新四军的活动范围。所以国民党政府也是感觉到了是一个威胁。(王键:我们的部队人数扩大了,地盘扩大了。)新四军根据地的扩大,在国民党政府看起来,就觉得威胁比较大,所以它千方百计限制新四军的发展,双方就产生摩擦了。就像黄桥决战,黄桥决战我们新四军胜了,这就可能(王键:更加引起那些顽固、反共派的警惕。)。他们就更加反共,就觉得共产党是在发展自己的势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爆发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第一次反共高潮是1939年到1940年,至少我自己感觉,所谓黄桥决战,实际上就是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两党摩擦的一个结果,因为那个时候国民党,包括地方军阀千方百计地限制新四军的活动范围。

王键:反共、限共,后来还有溶共。

梁云祥:新四军为了抵抗日本侵略军当然要发展,这就产生矛盾。最后的结果是我们胜了,让国民党顽固派非常非常地恼火,在这种情况之下,不久以后又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所谓第二次反共高潮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主题,就是皖南事变。

王键:爆发在1941年1月,当时的新四军在军长叶挺,副军长兼政委项英的率领下9000多人,完全按照国民政府指定的向北撤退路线,在行军途中。

梁云祥:先谈谈这个起因是怎么回事。除了大的背景,大的背景肯定是国共摩擦,具体这件事情是怎么引起的,好像是国民政府从总体上不太喜欢新四军在大范围内活动。

王键:那当然,它要限制你。

 梁云祥:所以当时下了一个命令,新四军要全部调到江北。一开始共产党不同意,但是后来,毕竟那个时候还是国民党的军队可能强大一些。总之,讨价还价的结果就说同意,最后同意了。双方在很多问题上做了一些相互妥协,最后决定缩小新四军的活动范围,新四军的军部,江南的新四军都调到江北,确实有这么一个协议。但是这个协议的执行过程中,出了一些问题。

王键:一些时机的把握。共产党的考虑并不是说我就要违背你,我就要按照我的思路去做。因为军情有时候稍微晚一点,它就认为你是抗令。当时何应钦、顾祝同,还有其他国民党,上官云相等等,他们就向蒋介石报告,说新四军要叛变,这样的话,蒋介石认为共产党要发动叛变。这全是无稽之谈。

梁云祥:总之,在大背景之下,国共有矛盾,这个矛盾越来越剧烈,最后发展成兵戎相见。

王键:我们9000多新四军除了2000多人突围,大部分人被俘虏、被牺牲掉了。这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以内战形式损失最空前的一次。(梁云祥:非常悲剧的。)

据我们对日本史的了解,当时在皖南事变的时候,附近就有日军,他们有战略观察哨,做了详细的记录,打了整整九天九夜。他们认为国民党军队替他们去打了共产党,喝酒庆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中华民族在抗战过程中有很多的民族悲剧,我们知道南京大屠杀,包括庐山大屠杀,那都是外敌屠杀,是我们共同来抵御的。可是皖南事变以内战形式,而且牺牲这么大。新四军战士都很年轻有为,是一批抗日的有生之力,竟然被我们中国人以自相残杀的形式消灭掉了。日本人很高兴,而且甚至在宴会上喊再来一个、再来两次,这样日本人就不用再打。

梁云祥:当时不管是共产党军队还是国民党军队,至少名义上我们是共同抵抗日本侵略军的。现在是在抵抗日本侵略军的过程中,自己先打起来了,这是个很悲哀的过程。而且过程起因是互相有矛盾,但是这个矛盾还不至于说要兵戎相见,而且这么大规模。(王键:矛盾是一直存在的事。)所以从总体上说,实际上还是国民党顽固派特别担心共产党势力坐大,所以找了一个借口,据说是军事调动晚行动了几天。

王键:以蒋介石为代表,反共思想始终没有放掉。实际的问题,是新四军作为一个军部,带领那么多人撤离,他要有一些准备。

梁云祥:总之,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向北移,国民党就认为这是抗命,甚至要造反。实际上他们已经设了一个套,在行军路线中,安徽泾县茂林地区,8万多人设了一个包围圈。最后,新四军军部一共是9000多人,就像你刚才谈到的,可能有2000人突围,大部分都牺牲或者被俘了。

王键:后来我们有一个电影叫《上饶集中营》,就是描述那批俘虏的。(梁云祥:把这批人都关到上饶。)

梁云祥:至于皖南事变详细的过程,据我所知是这样,1941年,好像是1月4号,新四军的军部就开始移动。(王键:9000多人开始撤。)在移动过程中实际上国民党已经有了准备,在安徽茂林地区,8万多人。

王键:上官云相8万多人围水桶一般,几乎三层包围圈,(梁云祥:完全就是有预谋的。)早就设好埋伏圈,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皖南事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新四军奋战了九个昼夜,打了九天九夜。新四军要突围,冲不出去,有2000多人冲出去了,其余大部分除了牺牲就是被俘,新四军损失惨重,遭到了灭顶式的毁灭。关键是它军部没有了,主力全被干掉了。

梁云祥:我们说,当时是群龙无首。尽管在大江南北还有很多新四军的部,但是新四军的军部被人家给端了。

王键:我们知道,在酣战时期,当时的军长叶挺主动提出来要去和国民党谈判。他说以他个人承担罪责来换取国民党军队停止攻击,但没想到他一到国民党的阵地,马上被扣押了,根本就不听他辩解,就地把他抓起来,战争继续打。

梁云祥:所以叶挺被俘,实际上他是主动去的。但是人家根本就不理,因为那个时候国民党已经设计好,就是要消灭你。最后的结局是副军长兼政委项英在撤退的过程中被叛徒杀害。

王键:按照后来的评价,项英确实是杰出的革命家,但是他死得比较早。后来在皖南事变中也有一些评述,说是项英执行了左倾投降主义。(梁云祥:这是文革之前的。)很长时间,党史都把原因,罪魁祸首,放在了项英的身上。大家还是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梁云祥:皖南事变虽然总体上是当时国民党顽固派反共的一个产物,但是在中共内部,实际上也是有一些争论的,比如说到底怎么看项英。当时叶挺谈判去了,叶挺不顾自己的安危去做这个事情,显然没有问题的,但是当时主政的是项英,在中共党内要有人承担责任,所以后来就把这个事基本上都放在项英身上。

王键:对,我们学历史,很长时间给他扣了帽子。随着史料的公开,随着实事求是这种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更多的还是说这是国民党一手造成的。

梁云祥:也就是说,当时国民党已经定下来就要消灭你。后来项英个人承担了最大的责任,自己都牺牲掉了。而且,当时的领导班子还有一个叫周子昆的参谋长,还有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这都是很有名的一些人物,当时都牺牲了。

王键:牺牲了一大批有生力量,而且都很年轻,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梁云祥:整个军部当时是中华民族的精英。

王键:叶挺当时之所以敢孤身闯入敌营,当然也不叫敌营,是因为他认为他当时已经脱党,他不是一名共产党军官。

梁云祥:他名义上是国民政府任命的新四军军长。我们经常看电影能看到,他穿的军装是国民党的呢子军装,和新四军的不一样。

王键:叶挺当时处在比较特殊的位置,指挥军事作战等,基本上没有什么拍板权。

梁云祥:这个当然也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他在北伐战争的时候,是出了名的“铁军”的将领,但是后来大革命失败之后,有一段时间他脱离党了,脱党到海外,到抗战时候又回来,他有这么一段历史,不像参加长征的老红军那样。但是正因为如此,所以新四军建立的时候,他是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人物。

王键:当时蒋介石要派人来的,共产党是抵制的。

梁云祥:所以叶挺的存在是双方都能接受的,这样实际上是有助于国共两党合作的。

王键:皖南事变之后,共产党一直向蒋介石交涉,要求放人,叶挺出狱后第一时间要求恢复他中共党员的身份。

梁云祥:长期以来,我们对叶挺基本上是个正面的评价。

王键:对,他还是一个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梁云祥:北伐的时候,他是共产党,而且给共产党立了大功。(王键:打出了共产党的威风。)所以,这一点就是他最大的功绩,然后又领导了南昌起义,这也是他的功绩。

王键:他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以后,他被迫从澳门出走。他为什么流浪海外那么多年?就是当时的中共上层认为他对广州起义有责任,批评他,让他写检查。他一赌气就跑到海外了,时间一长就脱党了,这也是一个遗憾吧。

责任编辑:王莹校对:余永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