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强调,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中国首次举行胜利日大阅兵,宣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正义立场,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引起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强烈共鸣。

中国是抗日战争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14年抵御侵略、浴血奋战,在中国国防与军事史上留下灿烂篇章和宝贵经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后70年,世界政治格局和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借鉴历史经验,制胜未来战争,需要着眼时代特点,从社会演变和战争规律高度,认清大势,建设现代国防与强大的人民军队。

纪念大会上,习主席指出,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习主席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全军将士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行保卫祖国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圣职责,忠实执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

深刻的历史经验和严峻的斗争现实说明,维持和平安定生活和集中精力发展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需要提高综合国力,维护国家总体安全,并以军事安全作为重要保障。而实现军事安全,则必须遵循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精神,顺应时代发展特点,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把握国防与军队建设特点规律,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强军兴军伟大事业,建设现代国防与强大军队,预防危机、遏制战争,并且在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时,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

全民国防观念是强大国防的思想根基——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强化现代国防意识

全民国防观念是强大国防的思想根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强化全民的现代国防与现代战争意识。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挽救国家危亡为己任,捐弃前嫌,促成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宣示了正确国防思想和军事战略,政治上主张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主张全民抗战、持久抗战,坚持正面战场的正规战与敌后战场的游击战密切配合。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抗日游击队和广大民兵,坚持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胜仗迭出,大量歼敌、牵敌、疲敌、滞敌,振奋国人,发挥了重大战略作用。

国民党军队也有爱国将领战前著书诸如《国防论》《国防与航空》等,强调重视“世界军事之新趋势”,树立新的国防观,“发展国防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实行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重视空中战场重大作用,提醒国人在空军建设上要“迎头赶上!”但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总体上战略被动,大片国土沦丧,付出巨大牺牲。这除了中国农业社会与日本工业社会形成的综合国力有较大差距外,主要原因是国民党政府一度推行消极抗战的错误政治主张,国防思想与军事战略落后且不合实际。失于“真打”准备,忽视全民抗战,忽视陆、海、空三军协调发展,忽视革新军制,缺乏灵活的战略战术。战争中,国民党一些陆军部队奋勇作战,但因无制空权,又拘泥于阵地防御,伤亡巨大。国民党空军部队前赴后继,但数量太少,短时间内战损殆尽。海军数量更少,没有发挥战略作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部队用几乎单一的陆军与日本陆、海、空军联合作战相对抗,十分被动,牺牲极大。

抗日战争及战后70年的军事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树立与时代同步的国防观,充实发展现代国防理念。当前,世界军事领域发展处在转折点上,“互联网+”与新原理科学技术、智能化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传统武器装备加速更新换代,一系列新的武器装备不断问世,新型武器装备体系持续完善。各种战略力量调整加快,各军兵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陆、海、空三个军种正在凸显全新面貌。特种作战部队应时而生,新型作战力量日益占控战争舞台中心。新的战争形态正在颠覆传统的开战方式、作战程序、毁伤原理和时空概念。我们需要立足新的时代特点和新军事革命发展大势,形成新的国防观。

纪念大会上,短短十多分钟的讲话里,习主席十多次提及和平。习主席指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和平与战争是对立的统一,战争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敌人不会等你准备好了才开打。战争一旦开打,“临渴掘井”为时晚矣。国富兵强和准备打仗是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的基础条件。今天我们纪念抗战,仍需牢记古训,安不忘危,和不忘战。军队则需枕戈待旦,盘马弯弓,宁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日无备。

未来战争,将在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所及的广阔实体空间和无限的虚拟空间同时展开、交织进行。现代国防的空间概念,应跳出陆地边界、海岸线、海洋国土和陆地国土的平面国防思维,确立新的全维空间国防观念。

一是树立陆、海、空、天、网、电全维空间一体化国防的观念。上述任何一个方向防御薄弱,都可能导致全局被动。二是树立高立体国防观念。未来作战,陆、海战场的重点作战方向和战区主次位置可能变化,但战场重心“高移”并形成空天网一体、空天地一体、空天海一体则是基本特征。打击目标除了地面和海上目标外,主要包括航空器、穿越大气层与外空的弹道导弹、空天飞行器、航天器。在掌握制陆权、制海权的同时,要掌握陆、海疆域的一体化的制空天信息权。三是树立网络国防观念。未来战争,无“网”而不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强军必须强网。网络对抗及其制权争夺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形式越来越复杂,覆盖从战术到战略、从军用到民用的全部领域,网络安全成为全维国防乃至国家整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我们须树立“网络第一”的观念。四是积极防御国防观念。我国实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但不是单纯的守株待兔和消极防御。而是攻防结合、后发制人。既要千方百计化解危机、遏制战争、慎战自卫,又要在敌人挑起战争时,坚决回击并打赢战争。

我们要重视远程威胁和不见面战争。敌若对我军事侵略,其力量既可能来自近距离的当面国家(地区),又可能来自千里之外的枢纽基地和万里之外的后方基地;既会攻城略地对有生力量进行杀伤,更会对基础设施和运转机制破坏瘫痪。敌破坏瘫痪手段除传统的陆战手段外,主要包括以空天为主的“即时全球打击”力量和网络攻击力量。“即时全球打击”系统包括敌陆、海、空、天多种快速打击力量。未来作战,不仅有空制地、快制慢、小制大,而且有看不见的软制硬。观察军事形势和评估威胁,既要看硬件,又要看网电;既要看新的武器装备,更要看各军种武器装备形成的作战体系;既要眼盯当面情况,更要从全球一体、环球一体布局和新的打击方式综合判断。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