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资本:特征、功用及其积累(3)

高校学术资本:特征、功用及其积累(3)

二、高校学术资本的功用

(一)高校学术资本与大学自治实现

“自治是高深学问的最悠久的传统之一。无论它的经费来自私人捐赠还是国家补助,也不管它的正式批准是靠教皇训令、皇家特许状,还是国家或省的立法条文,学者行会都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人们曾经认为,失去了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1]与个体或其他组织机构的自治程度相似,高校的自治程度无疑与其拥有的、与外界讨价还价的资本量密切相关。但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大学与外界讨价还价的只能是丰厚的学术成果和崇高的学术声望,以及由此带来的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等。

在中世纪,大学可以通过学术资本转化,从宗教组织、世俗政权以及学生团体等多重对象中,获得广泛的物质资本、政治资本和社会资本。这些资本形态能够使大学游刃于外部权力空间,产生力量制衡,增强自治能力,提升自治水平。伴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冲击,除少数私立大学由于拥有自己的经费,可以保持相对自治外,大部分大学则逐步滑向世俗政权的掌控。资本交换对象的减少直接导致大学自治空间的压缩,部分大学甚至成为政府掌控下的附庸。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经济危机,一方面导致政府对大学经费投入锐减,另一方面也使政府的绩效化管理日益加强。

无数事实证明,如果大学想要恢复自治,就必须寻找更多的资金来源,而不是仅仅依靠政府的公共资源。于是,“创业型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在欧美兴起。“平衡来自企业、州和地方政府以及自我资助等多种资源的能力,有望提高大学的独立性。”[2]作为从事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运用其雄厚的学术资本与外界产生广泛交换,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而且还能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自治。反之,如果学术资本缺失,高校就不可能积累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等,大学也就丧失了与外界讨价还价的基本条件。这个时候,再谈论大学自治,无异于缘木求鱼。

(二)高校学术资本与大学职能发挥

“培养人才是大学与生俱来的基本职能,只要大学作为教育机构的根本性质不发生改变,培养人才就始终是大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大学之于社会的主要意义所在。”[3]作为大学资本的基本形态,高校学术资本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可以扩大生源范围,提高生源质量。众所皆知,生源是决定大学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多样性、高质量的生源是每所大学共同追求的目标。中世纪时期,正是经院哲学家阿贝拉尔(Pierre Abelard)的学术声望,才使得欧洲众多学子负笈而至,促使了巴黎大学的产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正是德国柏林大学高质量的研究和教学,才使得世界范围的学者来此求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当下,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如果没有显著的学术成就和声望,大学招生将步履维艰。

二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培养质量。以著作、论文、发明、专利等为载体的显性学术资本,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到学术前沿;以面对面交流才可能内化的技能经验、思想方法、价值观、组织文化等隐性学术资本,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大师云集、声望远扬的高校,无疑又能够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名师出高徒自不待言。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