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资本:特征、功用及其积累(5)

高校学术资本:特征、功用及其积累(5)

三、高校学术资本的积累

(一)学术自由是高校学术资本积累的基本底线

布鲁贝克认为,“学术自由的合理性至少基于三个支点:认识的、政治的、道德的。大概最主要的是认识方面的。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和正确,学者的活动必须只服从真理的标准,而不受任何外界压力,如教会、国家或经济利益的影响”。[4]因受外部政治上的限制,经济上的诱导等,大学若屈于权势或经不起利益诱惑,看似短期内可以通过“学术”获取政治资本或物质资本,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必然会催生学术浮躁,导致诸多学术不端,生发出更多的衍生学术资本,从而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此外,大学内部官僚化的管理,教师团体内“家族制”的滋生,学术研究中霸权主义的压制等,也都是阻碍学术自由发展的不良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使教学科研人员放弃独立思考,或人云亦云,或口是心非,或闭口不言。大学内部学术自由受限,必然会影响到大学人才培养、发展科学以及服务社会等职能的发挥,并进而影响到大学学术资本的积累。当然,尽管学术自由是高校学术资本积累的首要因素,但是任何自由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任何国家高校学术资本的良性发展,不但需要学术共同体自觉履行一定的学术道德规范,而且也需要国家在法律制度层面进行约束。

(二)道德规范是高校学术资本积累的内在诉求

道德规范是个体和组织健康发展的主要根基,不同时代的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不同个体、不同组织的道德规范侧重点亦不相同。就大学组织而言,学术责任和学术诚信应当是其最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只有明确学术责任,教师才可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之中,管理者才有可能认真负责、公正公平,大学也才有可能建立合理的奖惩运营机制;只有建立学术诚信,师生才有可能教学相长,公众才有可能对大学进行持续性关注和投入,他者才有可能愿意进行交流与合作。只有在学术责任和诚信的约束下,高校学术资本积累才有可能得到良性发展。此外,“对给予高等教育的捐赠,尤其是工业界的捐赠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问题的道德问题。接受这些捐赠的学者必须小心谨慎,确保自己不被剥削和利用”[5]。同样,大学在接受外部捐赠的过程中,尤其是要注意确保自己的学术声望不被利用。

(三)法律制度是高校学术资本积累的外在保障

相对于道德规范更加侧重于学者或学术共同体的自律、自觉、自察和自省而言,由国家制定的明文法律制度则具有约束、强制、监督和惩罚的刚性作用。我们不可能寄希望于每一位教学科研人员都是理性的道德人,就道德水准而言,他们与寻常人一样有着人性普遍的道德弱点。事实上,学术共同体也首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而不是一个道德共同体。因此,无论是作为学者的教学科研人员个人,还是作为学术共同体的高校组织,在学术资本积累过程中同样需要外部法律制度的制约。缺失或者忽视了外部法律制度的制约,既有可能产生1972年德国海德堡大学费尔斯乌斯(Heinz Filthuth)教授侵吞研究经费的事件[6],也有可能产生上海交大的陈进教授以假芯片骗取千万元资金的事件[7]。毫无疑问,这些不但影响学者个人的学术资本积累,而且也会对所在的高校学术资本积累产生负面影响。

(四)知识创新是高校学术资本积累的不竭动力

与物质要素相比,知识要素具有不完全排他性。一项知识被拥有,并不排除他者也拥有同样的知识。知识要素不像物质要素那样,消费了也就没有了,知识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内多次重复使用。但是,一项知识产品的使用者越多,其价格将越低,其边际成本将趋近于零。然而,随着人们对一项知识使用的增加,将形成另外一种稀缺,即对新知识的稀缺。[8]作为高深知识的集结地,大学只有不断进行知识创新,才能够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才能够拥有更多的显性和隐性学术资本,从而使基于声望的混合学术资本不断增加。回顾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环视当今各国大学之发展,勇于接纳新知并创造新知,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大学的兴衰存亡,从中世纪意大利萨莱诺大学的覆灭,到20世纪美国“哈佛帝国”的崛起,无数鲜活的案例都为这一论断提供了有力证明。

总之,在高等教育急剧变革的今天,我们强调高校学术资本,旨在期待高校场域内的“学术人”能够真正以学术为业,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不断积累自身学术资本,进而增加组织学术资本;旨在期待高校在学术资本主义盛行的现实冲击下,能够保持和坚守自身长期形成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学术责任等组织特质与本色,有效规避学术过度商业化;旨在期待国家政府部门能够从高校学术资本的基本特征出发,宏观调控高等教育整体布局,不断提升高校知识创新能力,为其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空间,并最终增强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胡钦晓,曲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

参考文献:

[1][4][5]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1、46、125.

[2]亨利·埃兹科维茨.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07.

[3]胡建华,等.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51.

[6]Daniel Fallon.The German University:A Heroic Ideal in Conflict with the Modern World[M].Colorado:Colorado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1980.61.

[7]田松.警惕科学家[J].读书,2014,(4).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