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系统阐述了民族工作的方向和道路等重大问题,明确了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他要求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各民族都要树立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

一、什么是正确的民族观?

人类社会是一个民族大千世界。历史形成并依托于语言、文化、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和心理认知等特征的民族共同体,在世界范围数以千计,但分别归属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有两个层面,一是现代性的国家民族,如“中华民族”;一是历史性的“民族”,如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56个民族”。正是由于这两个层面“民族”的并存现象在世界范围具有普遍性,使国家民族的建设、国内各民族的关系成为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主题。所以,科学认识民族现象、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也就成为民族观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民族观是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方面的集中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的思想意识范畴。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把人类社会民族现象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来看待,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基本观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尊重民族差异,反对民族分裂、倡导民族团结,把民族问题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总问题的组成部分加以解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民族融合。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观,是立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情基础上的民族观。只有准确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认真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特色民族观的内涵,才能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中华民族是中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唯一代表,这是我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首先要解决的认识问题。从这一立场出发观察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统一”是指中华民族的统一,中华民族统一才有国家的统一、领土的完整;“多民族”是指中国各族人民在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历史形成的多样性差异,承认和尊重这种差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是国内民族关系和谐的前提。这种统一与多样的结合,是中国历史奠定的国家基础,是现代中国彰显的中华民族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我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进行了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家庭,是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的辩证统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家庭引领的方向和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个成员则要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团结共事,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认识到,多元一体大家庭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家庭成员之间是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血肉关系。大家庭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亲情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各个家庭成员要和睦相处地交往、和衷共济地交流、和谐发展地交融,共同维护大家庭的统一、熔铸大家庭的一体。这就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内涵的尊重多元、认同一体民族观的根本要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在逻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历史上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虽然时代早已不同,但是中国历史昭示的传统智慧是形成当代“中国特色”思想理论的本土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维护统一而又重视差别的理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具有现实意义。

在西方历史上,处理种族、民族、土著居民和移民等问题,长期采取奴役、歧视、隔离、驱赶、强迫同化、甚至灭绝的政策。即便废除了奴隶制,仍实行“隔离但平等”(美国)、“既不平等也不隔离”(巴西)、“种族家园隔离”(南非)等制度和政策,“白人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种族主义、民族主义、殖民主义、沙文主义、法西斯主义等理论和实践产生于西方并不奇怪。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民权运动的影响下,美国等西方国家才在“承认的政治”观念中转向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平权政策”实践。

然而,西方国家的这些政策实践并没有成功地解决其国内的种族冲突、民族矛盾和移民(族群)问题,反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陷入了所谓“承认的困境”。2010年以来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相继宣布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失败,而2014年美国弗格森小镇大规模的种族冲突揭示了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现实。2014年欧洲委员会发表的欧洲人权状况报告指出:今天的欧洲民主、法治与人权状况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为糟糕的阶段。其中种族主义与种族歧视、放纵仇视言论等现象十分普遍,欧洲39个国家存在歧视少数民族的问题,23国执法粗暴,23国种族、宗教极端主义事件频繁发生,甚至延伸到海外。同时,英国遭逢了苏格兰独立公投的挑战,跃跃欲试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独立公投紧随其后,等等。这类问题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移植西方多元文化主义“平权政策”的发展中国家更加普遍。资本主义世界没有成功地解决种族、民族问题,也没有创造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指向是尊重差异、缩小差距,这是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确立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民族观在民族事务方面的重要体现。中国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观念立足于在差异中求和谐、在多样中求统一,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构筑多元一体大家庭各成员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精神纽带,即共有精神家园。中国发展经济、缩小差距的实践是为了各民族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使各民族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大家庭创造各成员共享的均等化的现代物质基础,即共有的物质家园。这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两把钥匙。尤其是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用好精神力量极其重要、十分迫切,这是使中国特色民族观深入人心的战略任务。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及其各个成员的人民群众来说,见物见人的好日子,标志是和睦相处的安居乐业,和衷共济的互相帮助,和谐发展的共同富裕。人心依此而凝聚,利益依此而共存,团结依此而巩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